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非常重视,降低工程造价成为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但是作为一项工程的承包商而言,他所关注的是工程造价中的利润或定额利润,为此,他追求的是较高的工程价,他们之间的矛盾正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风险机制的必然反映。二者对工程目标的不同追求和要求集中体现在工程造价方面,这就使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分析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树立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的理念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一、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定义。所谓建设工程的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是建筑产品的质量,是指建筑产品满足一定用途与需要的品质与性质,它包含坚固、耐久、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建设工程的造价从广义上讲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费用的总和,包括建安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狭义上将是指工程价格,它是指建设单位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全部生产费用,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值。
二、不合理的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中,投入了人工、材料、机械,再加上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费用,从而最终形成了建筑产品的价值。从该产品的使用价值看,它的高低(即质量的优劣)是透过质量标准来界定的,也就是以质量成本来确定。质量成本是指工程中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也就是工程造价。从理论上来讲,应当是投资者想达到什么样的工程质量,就需要什么样的工程造价。即投入的费用多,形成的建筑产品的价值就高,相应地[程造价也就随之升高。
但实际上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多而任务不饱满。由于供需不平衡,就形成了买方市场。这样使业主处于明显的主动支配地位,就出现了一些业主既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有着严格的要求,又对工程盲目压价,即所谓“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少吃草”,甚至要求承包商无条件垫资施工,对工程抽肥留瘦强行供应建筑材料构件等。特别是近年来,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压级压价现象越来越严重,招标投标中的中标确定过程,成了投标方让利压费用的数字游戏,一种让利的竞争和造价的扭曲,施工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占有市场,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低价承包的后果是造成有些施工企业不规范执行。
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没有保证,施工质量隐患重重。有些企业为保证质量、维护信誉,不得不自身消化由于资金不足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使企业背上经济包袱,造成资金的周转不灵,经济陷入困境。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盈利或保本的目的,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完成工程。但“便宜无好货”,这样的工程质量自然不会高,这也是造成当前所说“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的主要原因,常山“7.12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个别施工:企业甚至采用挂靠分包等手段来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导致质量无人管,企业素质不高却能越级施工,进而产生质量隐患,在价格上山于层层吃回扣,使得真正的实施者入不敷出,只能在偷工减料上做文章。
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其一、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日投资利益的正确反映,是国民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建筑产品投入产出的正确反映,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能保证和维扩建筑产品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是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其三、合理的工程造价,是施工企业投入的成本的正确反映,从而能真正促进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技术进步,降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而获得盈利和发展。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能保证和准确维护建筑产品供需双方的。
经济权益,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政府部门在健全和发展建筑市场过程中,应在依法对建筑活动监督管理,规范业主行为,确定施工单位质量责任,限制片面追求进度、超级承包、肢解工程等干扰工程质量的不正常现象的同时,确立以工程造价管理为基点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使其不仅能够确定和控制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且能够反应建设项目的价值构成,维护项目参与各方的基本利益,规范市场竞争。对于招投标工程,应树立以合理的投标价为中标价理念,而不是低价者中标,并逐步推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的工程造价改革,实行“量价分离”、“合理低价”中标的目标,使建材和劳务价格更能反映市场的变化。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也只有树立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的理念,才能做到优质优价,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才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市场中进行竞争,投资者的工程投资才能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