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工程简述 本工程共有3个顶程共计1803.9m的顶管施工,管径均为DN3500,三根顶管均穿越围垦新大堤顶入长江入海口。管材均为DN3500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管,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钢套环接口,楔型+半圆型两道橡胶圈密封。 二、顶管主要工程内容 (1)1#排海管全长L=853.8m,设置6根DN1300上升管(管内壁7.8cm钢筋混凝土、外壁2.2cm钢管),每根上升管设置喷头,喷头处分二层设置12个DN340喷头。在扩散段处设置抛石护底,尺寸120.0m×20.0m,厚1m。 (2)2#排海管全长L=746.3m,设置6根DN1300上升管(管内壁7.8cm钢筋混凝土、外壁2.2cm钢管),每根上升管设置喷头,喷头处分二层设置12个DN340喷头。在扩散段处设置抛石护底,尺寸120.0m×20.0m,厚1m。 (3)应急排放管L=203.8m,设置4根DN1600上升管,每根上升管设置橡胶鸭嘴阀。在扩散段处设置抛石护底,尺寸50.0m×20.0m,厚1m。 三、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资料,顶管施工的主要土层为②3粉性土、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灰色淤泥质粘土。详见附图01《1#排海管地质剖面图》、附图02《2#排海管、应急排海管地质剖面图》。 第②3层为粉性土,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顶管过程中在软硬界面易使管道产生偏离,对顶管是不利的因素。 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分布、层位及厚度变化较小,整体均匀性较差。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以流塑状为主,土质软,高压缩性。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该层分布、层位及厚度变化较小,整体均匀性较好。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以流塑状为主,土质软,高压缩性。 1#排海管管顶覆土深度为6.3m~10.33m,覆土最浅处位于顶管完成后的工具管位置; 2#排海管管顶覆土深度为6.0m~10.33m,覆土最浅处位于顶管出海后260m的位置; 应急排放管管顶覆土深度为4.84m~10.33m,覆土最浅处位于顶管完成后的工具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