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垃圾处理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黑石子村和渝北区燕窝村交接处,现有村级公路直通现场,但是雨天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在场区北侧有一条村级公路,起点从五桂路西南合成制药厂家属区,途经幺店子。终点至渝北区石坪镇,并最终至渝北区两路镇, 另在目前设计的B路上,也有一条村级公路,经五里坪,至石坪镇,至幺店子。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江北区溉澜溪街道黑石子村石朝门社,北侧为重庆黑石子垃圾处理场A路(正在施工),西侧为垃圾处理场垃圾坝和渗滤液调蓄池(已勘察)。场地地理坐标X=77035.75—77110.18,Y=70389.57—70485.97m。 拟建地为一沟槽,北、东、南三面高,西面低。场地内最高处高程为ZK9,孔口标高为249.45m,最低处高程为ZKl5,孔口高程为227.6m,相对高差为11.80m。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 (2)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龙王洞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据场地内基岩露头测产状为倾向1200—1300,倾角500-550,构造裂隙调查如下: Ⅰ:3100∠400-450,间距大于2m,延伸2-4m,张开度2-3mm,裂面平整,无充填,结合一般,硬性结构面。 Ⅱ:2100∠800-850,间距2-4m,延伸小于2m,裂面闭合,无充填,裂面较粗糙,结合一般,硬性结构面。砂、泥岩体属中厚层状结构。 (3)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征 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人工杂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cl+dl)和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互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①人工杂填土(Q4ml):黑褐色,黄褐色等杂色。由生活垃圾,粘性土及碎块石等组成,硬质物粒径为10-200mm,含量约占总质量的30-40%。该层呈松散-稍密状,稍湿-湿状,主要分布于居民点范围,据调查其填龄大于l0年,属人工抛填形成。仅在钻孔ZK4,ZK24揭露,层厚0.60-0.80m。 ②粉质粘土(Q4cl+dl):褐黄色。成份较均匀,表层含植物根系和有机质成分,局部含少量风化岩屑,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稍有光泽。除钻孔ZK21外, 其余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为0.40-10.91m,主要分布于农田及斜坡地带。 ③泥岩(J2S):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风化严重,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强风化层厚度1.80-2.50m;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长-短柱状,该层为场地主要岩层。 ④砂岩(J2S):黄褐-灰白色,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白云母碎片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呈碎块状或粉砂状,岩块手捏即碎,强风化层厚度为:2.OOm(ZK7);中等风化带岩芯呈完整长-短柱状,岩质较硬,锤击声脆,该层呈夹层或透镜体产出,仅在钻孔ZK7、ZKl2揭露。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第四系杂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大,透水性强为透(含)水层,但分布范围小,层厚小,蓄水量有限,砂岩裂隙不发育,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场地西侧冲沟切割较深,地势相对较高,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向西测冲沟径流排泄,少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