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认为同层排水作为一种排水方式,有其优势的一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关键是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每一道工序质量,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同层排水技术,定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2016-07-14
-
同层排水顾名思义就是指排水支管的敷设问题在本层解决,即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横管在本层套内与排水总管连接,一旦发生需要清理疏通的情况,本层套内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当然排水立管还是贯通各层的)。 2016-07-14
-
同层排水其优点是:1、房屋产权明晰。2、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3、排水噪音小。4、渗漏水机率小。5、不需要旧式P弯或S弯:可脱卸同层安装排水方式可以全部解决。 2016-07-14
-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 2016-07-14
-
市政排水管道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每一道工序的要求,从施工准备、管道及管井、试验及回填等几方面,加强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才能在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排水管道的施工任务。
2016-07-14
-
顶进用管分多管节和单管节两大类。多管节顶进管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管,管节长度在2 到3 米之间。这类管都必须采用可靠的管接口,该接口必须在施工时和施工完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都不会渗漏。 2016-07-14
-
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受的阻力,包括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管壁摩擦阻力。顶管施工技术是一项技术先进、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的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16-07-14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时要首先做好现场勘测,通过实地的勘探,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现场施工管理与工程人员加强对施工方案的熟悉和学习,并不断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做好施工之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2016-07-14
-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按竖向分区分为高区供水和低区供水,低区供水一般采用带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有的也采用高位水箱供水。高区供水普遍采用屋顶水箱供水。 2016-07-14
-
住宅建筑设计者应该在获得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不断总结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经验,迅速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功能齐全、美观可靠、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建筑作品。 2016-07-14
-
某小区给水系统采用分区给水方式(高中低区),采用管材低压区域采用AGR管,高压区域采用钢塑管,水泵房设于一期地下室.安装工程根据其管材及连接方式不同,安装工艺及监理要点也不同,下面分类介绍几种 2016-07-14
-
排水工程分有压排水管道和无压排水管道(在高层建筑中排地下集水坑中的水所用的排水管道为有压排水管道,一般民用的排水全部为无压排水管道),高层建筑中有地下和地上全部采用铸铁排水管的,需好好看图纸的说明。 2016-07-14
-
问:安装定额中套用了带水龙头的洗脸盆定额,能否再计算水龙头安装费用?答:不能,带水龙头的洗脸盆定额包含了水龙头的安装费,不能另计。 2016-07-14
-
整个小区的给水管道均采用港塑复合管,管道井设在楼梯间内,水表后的管道埋地敷设在垫层内,管道为PP-R管,采用了变频设备的给水方式,即由水泵房内的搪瓷钢板水箱->变频给水设备->各建筑单体的用水点。 2016-07-14
-
现将建筑给排水、消防、人防工程供水系统审图的几个大原则和按图纸目录分述的要点介绍如下,希望对做设计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2016-07-14
-
室外一般土壤且地下水位低于沟底时,可开直形槽,但槽深不得超过下列规定:砂土和砂砾土不得超过1.0m;亚砂土和亚粘土不得超过1.25m。当沟槽超过上述规定时,槽帮应放坡开挖,当槽沟深度超过2m时宜分层开挖。 2016-07-14
-
建筑给排水常用数据整理 2016-07-14
-
给排水设计中,管线综合的原则:(1)电缆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线应分开设置。(2)先保证重力流管线的布置。(3)考虑施工顺序,先施工的管线在里边,需保温的管线放在易施工的位置。(4)先管径大的管线,后管径小的管线。 2016-07-14
-
给排水可不是小工程,虽然做好了,藏在里面看不到,但是一旦出了纰漏,入住后再来修改、补救,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了。所以大家在做这种隐蔽工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的完成每一个步骤。 2016-07-14
-
阀门可用于控制水、蒸汽、油品、气体、泥浆、各种腐蚀性介质、 液态金属和放射性流体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阀门的工作压力可从0.0013MPa到1000MPa 的超高压,工作温度从-269℃的超低温到1430℃的高温。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