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环保论文
  3. 内容

污泥减量新工艺探讨

 摘要:介绍了污泥减量工艺的新进展,如基于代谢解耦联理论的投加解耦联剂工艺、好氧-沉淀-厌氧工艺以及基于隐性生长理论的回流溶胞工艺,这些工艺可以实现污泥的源减量,将来可能会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污泥减量 解耦联剂 好氧 沉淀 厌氧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但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初沉池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2%~0.3%(污泥含水率为95%~97%),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污泥含水率为99.4%~99.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污泥减量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可能应用于实践的新型污泥减量工艺主要有两段式好氧生物反应器[1]、投加解耦联剂、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回流污泥溶胞工艺等。
 
  1 投加解耦联剂
  微生物正常情况下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通过腺苷三磷酸(ATP)和腺苷二磷酸(ADP)之间的转化耦联在一起,即分解一定的底物,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的同时,ATP不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这样细菌在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投加解耦联剂是实现这种代谢解耦联的方法之一。解耦联剂通常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且一般含有酸性基团,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H+的结合降低细胞膜对H+的阻力,携带H+跨过细胞膜,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降低。降低后的质子浓度梯度不足以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从而减少了氧化磷酸化作用所合成的量,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被释放掉,从而降低剩余污泥产生量。
 
  Starand等[2]比较了12种解耦联剂,试验结果表明三氯苯酚(TCP)最有效。在试验开始阶段,投加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产率是不投加的50%;但80d后随着反应器内TCP水平的降低,污泥产率增加。Chen等[3]研究了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减量效果。当TCS投加量为0.8/时污泥产率减少40%,而且没有影响底物的去除效率。当达到1.2mg/l时,没有影响到大肠杆菌个体大小和细胞分裂,但大肠杆菌的ATP含量和干密度有所减少。谢敏丽等[4]比较了4种解耦联剂(对氯酚、间氯酚、间硝基酚和邻硝基酚),结果表明间氯酚在减少污泥产率方面是最有效的,同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当间氯酚的浓度为20mg/l时污泥产率下降了86.9%,对的去除率下降了13.2%。
 
  投加解耦联剂减量剩余污泥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做大的改进,只需增设投药装置即可。但有关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的机理还有许多不明之处,需要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毒理学方面的方法和理论作进一步研究。目前解耦联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投加的解耦联剂在较长时间后由于微生物的驯化而被降解,从而失去解耦联作用;②加入解耦联剂后虽然污泥的产量降低了,但需要更多的氧去氧化未能转化成污泥的有机物,从而使供氧量增加;③目前试验中投加解耦联剂的量一般在1~100/,用量很大,需要对运行费用作深入分析;④解耦联剂通常是较难生物降解或对生物有较大毒性的化合物,微生物对解耦联剂的降解不完全有可能导致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

  2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Oxic-Settling-Anaerobic)也是基于代谢解耦联理论的污泥减量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在常规活性污泥法的污泥回流过程中设置一个厌氧段,使微生物交替进入好氧和厌氧环境,细菌在好氧阶段所获ATP不能立即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而是在厌氧段作为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被消耗。微生物分解和合成代谢相对分离,而不像通常条件下紧密耦联,从而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
 
  Chudoba等[5]发现OSA工艺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污泥产率降低20%~65%,SVI值(60ml/g)也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200ml/g)低,即OSA工艺可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同时,由于OSA的流程和除磷工艺流程相似,有利于除磷菌的生长,对磷的去除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也有研究者认为OSA系统污泥减量的原因不仅仅是能量解耦联,Chen等[6]发现在OSA系统中,当厌氧池中氧化还原电位 (ORP)保持在-250mV时,剩余污泥减量50%,对出水没有影响且污泥的沉降性能更好;他通过试验比较了能量解耦联、捕食者生长、微生物促进有机质溶解和污泥腐化破解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厌氧池中污泥腐化破解是促进OSA系统污泥产生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国内朱振超等[7]采用好氧-沉淀-兼氧活性污泥工艺使上海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达到零排放。
 
  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产量随着污泥负荷增加而增加,但在OSA工艺中污泥产量反而下降,而且OSA还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增加除磷能力,因此OSA工艺可以应用在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OSA工艺的不足是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两倍),而且需要设置厌氧段,增加了基建费用和占地面积。
 
  3 回流污泥溶胞工艺
  根据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的代谢特性污水中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提供其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分等;另一部分用来增殖,将有机物转化为新的生物体。如果增长的生物体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底物并重复上述代谢过程就可以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微生物基于自身细胞溶解形成的二次基质的生长方式称之为隐性生长(Cryptic growth或Death-regeneration)。隐性生长过程包括溶胞和生长,其中污泥细胞自身的解体是污泥降解的限速步骤,可以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加速这一步骤。这种方法在工程上便于实现,只要在回流污泥管路上增加溶胞系统即可。
 
  物理溶胞方法主要包括加热!机械破碎、超声破解等,其能耗较高,而且需要专门的设备,此外污泥菌体破解后,细胞壁碎片等生物难降解物进入污水中会引起出水中COD、SS有所增加[8],同时由于系统排泥量减少,如果单位排泥中的氮磷含量保持不变,出水中的氮和磷会增加。
 
  化学溶胞方法包括臭氧溶胞、过氧乙酸溶胞、氯气溶胞等,其中臭氧研究最多。臭氧可以破坏细胞壁、细胞膜而使蛋白质、多聚糖、脂肪、核酸等从细胞中释放出来。Kamiya等[9]发现间歇式臭氧氧化效果优于连续式,间歇式操作时臭氧投加量为9.0~11.0mg/(gSSd)即可使污泥减量50%,而要达到同样的减量效果,连续式操作所需的臭氧投加量为30 mg/(gSSd).金瑞洪等[10]利用SBR和污泥臭氧化及回流装置组成污水处理系统,在当臭氧投加量为0.0gO3/gSS且污泥回流量为0.4l/(l.d)时,污泥观测产率可接近零,而且系统COD去除率、污泥沉降性能无明显变化。利用氯气对污泥进行减量的原理和臭氧相同,Saby等在氯的投加量为133mg/gMLSS时,污泥产生量减少了65%,但是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同时出水含量增加。过氧乙酸(PAA)具有和臭氧相似的强氧化效果,而且价格低廉,产物无毒,易被微生物代谢,0.01%PAA溶液和污泥反应6h后,基本上不残留PAA和H2O2,其处理后的污泥混合液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化学溶胞方法的缺点是:①投药增加了系统的运行费用,而且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②系统去除氮磷的效果不好,出水SS浓度略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沉降性能可能恶化; ③长期无污泥排放时,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一定增加; ④为了保证曝气池中生物对回流基质的利用,需要增加曝气量,相应的动力费用会增加; ⑤溶胞过程有可能产生其他有机污染物,如氯气能够和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THMs)等氯代有机物,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生物溶胞方法是通过投加能分泌胞外酶的细菌或酶制剂和抗菌素对细菌进行溶胞。酶一方面能够溶解细胞,同时还可以使不容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细菌对二次基质的利用"投加的细菌可以从消化池中选取,也可以从溶菌酶方面考虑,甚至包括特殊的噬菌体和能分泌溶菌物质的真菌。虽然生物溶胞方法环境友好,但是酶制剂或抗菌素费用昂贵。
 
  4 结语
  污泥产生量的不断增加给其后续处理处置带来了沉重压力,而且不恰当的处理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源削减是污泥处理的首要原则。新型污泥减量工艺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从而实现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些工艺的机理和参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出水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污泥减量工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给水排水》第21卷 第12期2005年12月
 
  E-mail:huanl@mails.tsinghua.edu.cn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污泥减量新工艺探讨
https://m.gc5.com/hbgc/wscl/1029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