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环保论文
  3. 内容

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与工业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环境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已经对噪声危害高度重视,环保部门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针对性的制定出控制噪声的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噪声污染源还是逐日增加,因此治噪防噪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噪声危害,并提出几点防治策略,以期能够为城市环境的环境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噪声;危害;防治 
  城市噪声有多种来源,但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最为主要。国内外研究共同认为,主要的城市噪声来源为交通噪声,约占35%。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均属于交通噪声,机动车引起的噪声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广,危害人数最多。此类噪声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正常工作,甚至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规划、交通与道路等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城市噪声影响来源和危害 
  (一)影响人们心理健康 
  吵闹的噪声会对人类思维产生干扰,使人精神难以集中,出现烦恼感,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妨碍睡眠或者休息。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声级与人们的睡眠程度成正比,噪声为40dB时,一般会影响10%的人;噪声达到70kB时,会对约50%的人造成影响。换言之,噪声声级基本上与将人惊醒的响声成正比,突然噪声为40dB可以惊醒1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突然噪声为60dB可以惊醒70%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强噪声情况下,还可能掩盖警报信号或是人们交谈,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导致多种意外产生。 
  (二)影响人们生理健康 
  噪声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是影响听力,人们若短时间内处于强噪声环境下,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听力疲劳,出现听力迟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就可恢复正常听力。然而,若人们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此种听力疲劳则难以消除,甚至会导致听力器官病变,出现耳聋。若人们突然于140~160dB的高强度环境噪声中暴露,就有可能使听力器官出现急性外伤,导致鼓膜破裂,完全失听。例如,爆照声浪容易使人们发生爆震性聋。其次,影响人体机能。有研究证实,强噪声环境下,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于长期在此类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目前已经发现容易导致耳聋、头痛头晕、消化不良与神经衰弱等症状,可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病以及高血压。若噪声刺激更强,则会直接使人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视觉模糊、眼球振动、血压、呼吸以及脉搏大幅波动[1]。 
  (三)影响社会经济 
  曾有学者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成本与社会成本进行评定,发现噪声导致的社会成本表现为以下方面:降低住宅价格,临街住宅价格通常要比远离交通干道,噪声干扰小的居民住宅低30~60%;增加噪音消除费用;有限资源的合理分派;管制费问题。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用于居住环境方面的改善费用越来越高,相应的社会成本随之增加。 
  二、城市噪声防治 
  (一)治理噪声源 
  首先,治理城市噪声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与交通规划,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机动车辆限制其进入市区,市区中限制鸣笛;大力发展噪声污染小的交通系统;对道路设施进行改善,加宽路面,以单行线取代双行线,保证行人、快慢车各行其道;禁止新建铁路穿越市区,对于已有铁路的区域设置天然屏障等隔声防护装置;市区交叉路口均架设立交桥或者天桥;限制市区上空飞机飞行。其次,治理工业噪声。要求污染源撤离市区,若噪声源不能撤离,改善其部件与结构,改进操作技术与生产工艺,降低发射功率。例如,以焊接取代铆接,利用声音的衰减、反射、吸收等干涉特性,应用隔音罩与吸声材料控制噪声传播[2]。 
  (二)治理噪声的传播途径 
  第一,合理规划城市土地的功能区域,将钢铁厂、重工业区以及机械厂等重噪声区置于郊区,学校与居民区等低噪音区保证与重噪声区远离,商贸区与轻工业区等中噪声区允许临近低噪声区。远离市区的位置建设车站、码头或者港口。第二,控制人口。人口集中必然会带来交通、商业以及工业的集中,城市噪声随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上海的环境噪声高达74dB,而北京的环境噪声已经达到75dB。第三,道路两侧设置天然屏障,例如围墙、土坡与路障等,开阔地种植阔叶树、草木与灌木等,以衰减与吸收噪声。第四,建设物建立在毗邻交通干线的小区外围,形成屏障,尽量于地下设置交通干道;小区内设置绿化带,以起到隔声与吸收噪声的目的。 
  (三)接收处防噪措施 
  噪声环境下,佩戴耳罩、耳塞或者防噪头盔等护耳器,尽量减少停留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车间工作人员注意护耳塞的使用,若噪声源分散且多,可专门设立有隔声板的操作间,操作人员在其中进行工作遥控。对于特殊区域,如办公建筑、住宅或者高级宾馆,采用双层中空隔声玻璃、空调设备与隔声窗幕。小区住宅可采用减噪护栏与门廊;住宅的临街面空地植树或者种草,利用绿化带衰减噪声,绿篱与绿林均具有吸收噪声的效果,枝叶越密,噪声的吸收能力越强,绿色植物夏季能够吸收噪声7~9dB;室内顶棚安装吸声体或者吊顶吸声,墙壁采用无害的吸声材料进行处理。对于呈“开放型”的大空间,为使交谈“私密性”增强,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营造背景噪声,以达到“掩蔽效应”;利用易被接受的流水背景、空调系统或者通讯设备产生人工制造的背景噪声,例如,采用优美舒缓的音乐作为一种“掩蔽噪声”,采用隔声屏减少人员之间干扰[3]。 
  结束语: 
  城市噪声带给人们诸多烦恼,同时也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只要应用科学态度有效治理,就能有效减少噪声危害。隔声、防声、吸声、防振处理能够减少噪声至少10~50dB;合理布局城市建筑,可降低噪声10~40dB;设置绿化带可降噪4dB。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噪声污染,当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参考文献: 
  [1] 李健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市政工程,2010,15(04):65-66. 
  [2] 程芙荣.城市环境噪声的治理[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1,17(02):47-51. 
  [3] 马立霞.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反思及防治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41(09): 16-1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https://m.gc5.com/hbgc/wscl/1034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