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环保论文
  3. 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探讨了今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社会需求    

   环境工程高等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作为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依据麦可思公司提供的2009年本科专业小类就业率(针对2008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前100名就业率里环境工程专业位居第75名,读研、留学比例为12%,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0%,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59%,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是15份,在求职强度较大的前50位本科专业中排名第27位。而在公布的2010年度三年内离职率较高(针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前20位主要本科专业中,环境工程高居第六。上述统计数据反映出各大院校向社会输送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表明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能够良好满足社会对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但同时也表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并不是过去人们所提到的热门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 

  图1为某高校近4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情况。本科毕业后考研比例稳中有升,占到毕业总人数的40%左右。随着各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未见上升而呈略显下降的趋势,签约率平均值在30%左右,考研人数略高于就业人数,通过考研可适当延缓就业或减轻就业压力。对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分别进行统计(图2),虽然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仍有规律可循。重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要好于地方普通院校,而且就统计院校来看该专业的总就业率均高于各院校总就业率的平均值。因此,在大学生群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既不是人们认为的热门专业,也不是一些人所称的难就业专业。 

  (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供需矛盾突出,环保产业不景气。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1998年到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数由340.88万人增加到1738.84万人,增长了4倍,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1.3倍。经济增长远远低于高等教育的增长,客观上存在着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隐患。以2007年为例,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与社会新增加的900万个就业岗位相比较占到55%。而另一组数据表明,2001~2005年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别为0.548万、0.588万、0.759万、0.787万和0.797万,毕业生平均年增加幅度达到30%,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的扩招速度。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错综复杂,高校一些专业的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出现偏差,以环境工程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以成倍速度增长,扩招迅速,而与之对应的主要社会产业——环保产业,依然是有待扶持发展壮大的朝阳产业。从目前看,我国的环保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有限,除环保咨询业务与环保技术服务业每年有接近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外,整体行业盈利仍普遍低于其他行业。这就是为什么在职业规划中,环保职业被人们评为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然而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却备受冷遇,与此相关的环保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叫好不叫座。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过高。环保类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一般设计院、生产单位招聘环境工程师,都要求具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在求职场上是典型的“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职业。而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尚不能独挡一面。与此相比,若有1~2年的工作经历,具备“独挡一面”、技术过硬,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时,一些企业又往往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提高,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42%)、“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17%)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2%)。一些高等学校由于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学费成为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使得他们在专业建设上准备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下降,课程结构的严谨性降低,实践环节不显著,降低了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要求。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是在不断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然而近年来,环境工程毕业生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各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特色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雷同、传统意识浓厚、毕业生知识陈旧,导致综合素质偏低、就业率下降,改行现象司空见惯。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应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课题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重新设计和调整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 

  4.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偏高,脱离实际,“高不成低不就”人为的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一些毕业生一味地追求在大城市就业,“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由此造成大城市人才扎堆,而基层不少岗位却没人愿去的尴尬局面。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2005年),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未来几年的社会需求状况。 

  (一)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资料显示:过去几年接受环境工程毕业生的政府环保部门仅占约40%,且多为县环保局,接受人数一次最多3人。80%以上的政府环保部门明确表示今后三年内不需要环境工程毕业生。省部属事业单位如环境监测中心、环保研究院所、各类专业研究设计单位等大多编制处于饱和状态,即使一些单位急缺专业人才,但由于受编制所限或者有些非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占据着专业岗位,使得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很难在省会等大中城市跻身政府部门。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事业单位或者中小城市的环境监测站、大中专院校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还有少量需求,故求职者应放低姿态,放眼广阔的中小城市,可觅一“铁饭碗”。 

  最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人数年年攀升,许多本科应届毕业生也跻身到报考公务员的行列中,不啻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对绝大多数即将走出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说,许多岗位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能够获得机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建议那些有意报考的毕业生要合理定位,避开竞争激烈的岗位,做好去基层、去偏远地方工作的准备。 

  (二)工矿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政府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结构人员的逐渐饱和,企业,尤其是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接纳高等学校各个层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延伸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级环保机构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的高压态势下,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节能环保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在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面前,往日“政府强势、企业忽视、公众漠视”的现象已经得到基本扭转,不论大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节能减排的途径,纷纷在企业内部成立相关环保机构,上马“三废”处理设施,这为环境工程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职位。 

  (三)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调查,在全国近9000多个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事业单位仅有380多个,中小企业占80%以上。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环保产业创业者队伍。虽然中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市场化发展初期,但随着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力度,环保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恰逢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成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最大需求市场。如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在7%~9%,而同期的环保产业年增长速度达13.7%,且在今后15~20年仍将以14%~17%的速度持续增长。据保守统计,如果按照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从业人员1000万人。 

  综上可见,我国的环保产业,尤其在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将长期需要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而面临污染治理的各种企业,在未来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工程毕业生的强烈愿望。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应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做到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探讨
https://m.gc5.com/hbgc/wscl/1040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