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鉴定目的、依据和内容 1 1.1 鉴定目的 1 1.2 鉴定依据和参考的技术标准 1 1.3 现场检测使用的仪器 1 1.4 鉴定内容及方法 2 1.4.1 鉴定内容方法 2 1.4.2 安全性鉴定评级标准 2 1.4.3 适修性评级标准 3 2 安全性鉴定和适修性评级 5 2.1 工程概况 5 2.1.1 建筑概述 5 2.1.2 结构概述 6 2.1.3 使用历史概述 6 2.2 现场检查、检测 6 2.2.1 地基基础检查 6 2.2.2 上部结构构件检查 7 2.2.3 其它检查 12 2.2.4 材料强度检测 13 2.3 结构承载力验算 16 2.3.1 受压承载力验算 16 2.3.2 抗震承载力验算 17 2.3.3 高厚比验算 17 2.3.4 局部承压验算 17 2.4 安全性鉴定及评级 17 2.4.1 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 18 2.4.2 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20 2.4.3 鉴定单元安全性综合评级 22 2.5 适修性评价 22 2.5.1 上部承重结构适修性评级 22 2.5.2 鉴定单元适修性评级 23 3 结论和建议 24 3.1 结论 24 3.2 建议 24 公司旧办公楼兴建于1988年五月,2004年左右曾经过一次加层改造。自2009年底开始,该办公楼墙体出现大量裂缝,为了解该楼目前的结构安全状态,公司委托建筑科学研究院对该楼进行安全性鉴定。 该办公楼主体为砌体结构,大部分为砖墙承重,局部为梁-柱-墙混合承重体系。砖砌条形基础,设有混凝土基础梁。各层楼、屋面板均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各层皆设有圈梁,无构造柱。各层外墙及6、8、9轴内横墙厚360mm,其余墙体厚240mm。 该楼修建时未作地基勘探,据委托方人员介绍,该建筑西侧8米外为前人小炉炼铁弃置的炉渣堆积而成的陡坡,高差约为13~15米,北侧、东侧场地较平坦,南侧为缓坡。开挖该楼基槽时,发现此楼地基土层均为废渣所堆积,堆积厚度不详,但远大于基槽开挖深度。据当时的施工人员回忆,地基东部的废渣粒度较小,西部存在大量大块状的废渣,粒度非常不均匀。 由于无设计图纸,该楼结构的其它相关设计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