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基坑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属典型的软土地基,拟建场地质结构由上至下60米范围内分别由8层土层组成 ①1层:填土、粉质粘土(me) 地质土层为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表部局部地段以砼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粘土、粉质粘土(m) 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 中~高压缩性,顶班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 ②1层:淤泥质粘土(m)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教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