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工程建筑的迅速崛起,混凝土结构经历了长时间的长足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民用和工业用建筑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本学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即深入讲解了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应用、设计以及计算等。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都对作为工程地质专业学生的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工作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混凝土结构,顾名思义,是指以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不配受力钢筋的混凝凝土结构,但由于其承载力低,性质脆,很少被用来做建筑工程的承力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了适量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未配置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非常弱,并且试件的破坏是突然发生没有明显预兆的;而配置受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荷载加到极限时,其只会开裂,不会随即破坏,有很明显的预兆。 配置了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比素混凝土结构有明显优势:1,承载能力有很大提高;2,受力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这是因为钢筋和混凝土能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互相传递内力,粘结力是二者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同时由于它们膨胀系数相近,当温度变化时,二者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相对变形和由温度应力引起的粘结破坏。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备如下优点:1,其砂和石料比例很大,方便就地取材;2,用钢量小,节约钢材;3,耐久耐火;4,可模性好;5,整体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其劣势,如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等。但其优点还是明显多于缺点的。 现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但20世纪末之前其施工和设计方法一直作为商业机密,直到1890年旧金山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美术馆,此后钢筋混凝土在美国才得以迅速发展。1850年到20世纪20年代,是钢筋混凝土发展的初步阶段,从30年代开始,其材料的性能、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理论计算和设计逐步得以提高和完善,进入了大量运用的阶段。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在房屋建筑、桥梁、特种工程、防护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等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钢筋的强度、塑性、可焊性、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当采用400MPa及以上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是由粘结力体现的,当钢筋和混凝土有相对变形(滑移)时,就会在二者交界面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粘结力。通常要进行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足够的粘结力,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共同工作。我国《规范》采用150mm边长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强度等级的标准。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使用要求,保证其可靠度的同时还得使其具经济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结构安全度是结构安全性的度量,也是结构可靠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作用于建筑物上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永久荷载服从正态分布;可变荷载概率分布服从极值I型分布;偶然荷载概率模型则与其种类有关。结构设计的方法有极限状态设计法(以相应于结构各种功能要求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设计依据的设计方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结构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度,并建立结构可靠度与结构极限状态之间的数学关系的方法)。结构设计离不开计算,下面将就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计算进行简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