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底框—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布置及开洞处理

底框结构不好做,建筑方案比较乱,甲方是上帝,你说他不懂,人家功能上又有相应要求,给结构工程师的空间就极其有限了。所以能不做就不做这种东西,费心费力不讨好,所以本文仅就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一般内横墙的剪力墙布置都能满足要求,此处省略40余字,不谈了。注意力集中到外纵墙的布置上,基本上有两种做法:

一、框架柱两侧或一侧局部设短墙肢,或者在较小柱距布墙、开洞处理。

二、找小跨度框架全部填充剪力墙。

我倾向于第二种结构布置方式。原因有两个:

1.墙体计算模型高度一般比楼层高度大(由基础顶算至层高),一般在5m左右,墙段高宽比小于2(注意是墙段,而不是墙长),则墙段长小于2.5m。普通剪力墙长度大于8倍墙厚,则墙至少1.6m长(200mm厚),如果采用240mm墙则墙长1.92m。综上,则墙长在1.6~2.5m之间,怎么开窗?

2.墙的刚度要远大于柱,联肢墙必须要做刚性连梁才能满足整体刚度较大的需求,开窗后很难保证连梁刚度。

3.当然,墙也不能太长。

抗震墙嘛,抗震用的,当水平地震作用时,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即规范上所说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完全由抗震墙承担”。

很难想象,由短肢墙组成的“壁式框架”能独立承受地震剪力,必然地震剪力由框架及短肢墙共同受力,哪个是第一道防线还真不好说(实际上,即使是无洞抗震墙体系,地震作用也是由抗震墙和框架柱共同承受,规范所说的“独立承受”,是指有独立承受的能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底框—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布置及开洞处理
https://m.gc5.com/jggc/lilun/1026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