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的标号和混凝土的水灰比这两个主要环节,这两 项身为土建人我就不多叙述了,下面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其它几个大家经常忽视但是往往最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因素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粗骨料的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的高。
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光的混凝土面层的影响很大,细砂拌制的砂浆往往干缩性大, 更容易出现龟裂。保水性也差,不利于地面砂浆压光。而且细纱中的含泥量相对也多往往含泥量大于国标要求的3%,会影响水泥与砂的胶结作用,降低混凝土表面 砂浆强度,容易导致表面起砂。
另外现场混凝土配比和理论配合比之间的差异也是现场工作人员经常忽略的。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 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 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只有这样才能作出一块强度上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坪。
地面的强度上面一旦出现问题,不会象结构上那么对安全构成很大的危害,但是在地坪越来受到业主重视的今天,往往对最终的客户满意度构成很大的威胁,地面的强度不足主要的表现为收光后没有光泽甚至地面起砂。
在楼地面起砂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常用的处理办法是:。
方法1:
(1)起砂部分用磨石水磨,直到地面露出坚硬、平整、光亮的表面方可。
(2)清理面层,再用钢丝刷清除松动砂粒并冲洗干净,最后在湿润面层上(但不得积水),用纯水泥浆罩面、压光。此方法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处理后的地面剥壳和色差,很难彻底的处理完全。
方法2:
首先清除浮砂,冲洗干净。凹凸不平处用水泥拌和少量107胶做成腻子嵌平,再用107胶加水(约一倍水)搅匀刷地面一遍,用以加强地面的粘结力,随后用107胶水泥浆分层刷3—4遍。此方法避免了第一种办法的脱壳问题,但是色差和强度问题也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
方法3:
将起砂的地面水磨出光亮后,用混凝土密封固化剂进行处理,由于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具有迅速的提高混凝土表层强度和增加地面的密封性,所以能够较好的避免脱 壳,且达到面层补强的目的,但此法的缺点是:“无法遮盖混凝土磨光的痕迹,会有类似水磨石的砂石露出”,尽管这样更能够增强地面耐磨度和强度,但是对于对 外观要求比较在意的业主,很难让客户完全满意,如果能够在地面没有起砂的时候就施工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就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无法准确的判 断地面强度欠缺的部位,必须在所有的地面上都施工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相对增加混凝土的造价。
三、 色差的成因及预控
色差的成因很简单,混凝土入模前是由胶凝材料和骨料掺水拌制而成的一种不均匀的组合体。由于自身的不均匀性和施工规程中的“不均匀性”最终导致混凝土成型 后的不均匀性——色差,预防的措施也很简单即尽可能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可是往往是越简单的问题越不好解决,这需要我们 每一个建筑者的共同努力。
四、 裂缝的成因及控制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在成熟过程中,是一个放热收缩的过程,所以混凝土中的裂缝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在肉眼无法 感知的0.2mm以下及尽可能的减少裂缝的数量。目前,地面的裂缝主要包括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非结构裂缝按照成因也可以分为收缩裂缝、干缩裂缝及内应 力裂缝三种。
结构裂缝,主要是基层存在缺陷而导致,地面公司很难做到彻底的预控。
收缩裂缝,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在很多的资料上讲的很复杂,但其本质是由于混凝土在空气中是一个收缩反应而 导致,其预控的措施在各种资料上介绍的很多,比如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采用收缩性较低的水泥,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等等等等,由于篇幅的原因不 再详细说明,我想讲的是,我们紧紧的抓住“混凝土在水中成熟是微膨胀,在空气中中成熟是收缩反应”的本质,围绕尽可能的创造一种“水下的环境”采取措施从 而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而使裂缝的宽度保持在0.2mm以下。
干缩裂缝,混凝土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水不仅参与混凝土的反应,而且在不断的蒸发,同时在混凝土的收缩过程 而产生细小裂缝后水分的损失会更快,如果此时水分得不到补充的话,混凝土的发展会逐渐的终止,这也就是为什么表面的强度往往相对较底的原因,同时由于内外 的强度不同和冷热的不同而在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细小裂缝,我们习惯上将其称之为龟裂,龟裂除了提升混凝土的自身品质外,主要是尽可能的保持混凝土表面水分, 减少地坪表面的水分流失,如增加水养护的次数,采用塑料薄膜满铺覆盖等措施。
内应力裂缝,这是从力学的角度对混凝土内部微观的一种描述。混凝土由于自身反应的收缩以及热胀冷缩而在混凝土 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累积到大于混凝土自身的粘聚力后,在相对薄弱的部位使混凝土的结构遭到破坏,破坏的部位起先很微小,但破坏的部位更加的薄弱,更 容易继续破坏,如此的恶性循环循环下去,直到内应力完全的释放为止。由于内应力的客观存在,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有两种,一种是改变混凝土的自身属性,如预先 放置抗裂钢筋,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钢纤维工艺和微膨胀外加剂;另外一种是疏导,即我们经常遇到的“切割缝”概念,这是人为的在合适的部位制造规则的薄弱 层,释放掉混凝土中累及的内应力,也是相对能够彻底的解决混凝土的内应力裂缝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