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题目。近代对混凝土强度理论进行亚微观研究结果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现代混凝土施工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及泵送施工,外加剂、掺和料等在混凝土中的广泛使用,导致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由于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工艺所具有的特性,裂缝更轻易发生,因此而引起的楼板渗漏等一系列题目已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题目。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混凝土顶板裂缝的发生,已成为所有混凝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作者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及亲身体会,在工程施工中摸索出一些在可有效控制裂缝的措施,希看能和国内同行共同交流。
2.
控制措施混凝土有裂缝是尽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混凝土的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早期,所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塑性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及收缩裂缝,而在后期所产生的裂缝与结构设计及材料的应用有关。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而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及不均匀沉降等。由于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从原材料到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混凝土发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应综合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把好可能对其发生影响的各道关,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2.1
原材料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指标,采取"精料方针",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禁止分歧格的原材料进进现场。应使用含泥量尽可能低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使用含泥量高的集料,集料表面与水泥石的机械粘接力降低,而且会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收缩裂缝发生。高细度的水泥必然带来较高的强度,但是进步水泥的细度也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收缩,明显地增加收缩应力,因此固然水泥的细度应尽可能低一些,但是最好不要以进步水泥细度的办法来其进步强度。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及模板的周转速度,大量地使用R型水泥,而早强水泥比普通水泥的收缩大10%,这势必会增加开裂的可能。掺和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裂缝有明显的影响。使用细度较粗或含炭量高的粉煤灰会大幅度增加混凝土的需水量,尤其对混凝土的早期干缩影响很大,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导致开裂。
由于高效减水剂所具有的减水作用及缓凝剂对混凝土拉伸性能的进步,因而对减少大活动性混凝土的早期开裂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混凝土中掺加混凝土膨胀剂,在获得良好养护的条件下,能减少混凝土的裂缝,但需要留意的是,膨胀剂不是掺得越多越好,过度的膨胀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还有假如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得不到良好的养护反而会对混凝土的裂缝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应当谨慎地使用膨胀剂。
2.2
坍落度预拌混凝土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坍落度。对预拌混凝土来说由于坍落度大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是其无法从自身克服的缺陷。活动性大的混凝土其相对沉缩变形几乎超过干硬性普通混凝土干缩变形的30-60倍,是十分可观的。假如混凝土混合料过稀,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沉陷量会很高,同时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增大,使混凝土产生沉陷裂缝及收缩裂缝。特别是在夏季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较大,有的施工单位为了片面追求施工的方便,往往使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比设计增大很多,甚至往混凝土中任意加水,这些做法不仅使混凝土的性能劣化,而且由于坍落度增大会使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增大,在捣棒的作用下,空气与水滞留在钢筋与粗骨料下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有很厚一层稀浆层,其内部疏松,水灰比高于下部混凝土,并可能引起钢筋上部的混凝土开裂。所以施工中应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尽可能小,一般只需要满足泵送需要则可,并严禁浇筑过程中往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3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应根据工程所处条件,对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和料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优方案。适当砂率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积极作用。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增大。对泵送混凝土来说,过高的砂率不仅不能增加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反而由于混凝土变得粘稠其内摩擦阻力的增大导致混凝土的扩展性能下降,活动性也下降;同时在结构表层也轻易产生较厚的砂浆层,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是不利的,所以用于顶板的预拌混凝土,其砂率应根据泵送高度、泵程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条件考虑,以38-42%为宜。而且由于砂率减小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而且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水泥浆体失往水分时所引起的自身收缩及塑性收缩对混凝土的裂缝有影响。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用水量的增大使水泥浆体积增大,会使混凝土的干缩增大,从而引起混凝土干缩裂缝及塑性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