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基础与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基础与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一、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基础钢筋施工顺序:弹线(用红漆标记)→承台、条基底板筋→柱钢筋绑扎→校对、验收。
    2、主体结构钢筋施工顺序:钢筋翻样、审批→钢筋加工制作→半成品钢筋验收标识→清理模板→绑扎框架柱钢筋→验收→绑扎框架梁钢筋→绑扎现浇板下层钢筋→水电预埋管施工→绑扎现浇板面层钢筋→班组自检
    二、保护层规定
    按照规范规定: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建设部推广使用的塑料保护层定位垫块,垫块间距≤1000mm。
    三、钢筋检测:
    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采购进场的所有规格钢材进行检测。
    ①钢筋应有出厂质保单和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牌标记。
    ②在甲方现场代表监督下,每个规格的钢筋不少于1组试件(每组2根,长度50cm),送市质监部门的材料检测中心进行试验。
    2、焊接试验:
    施工现场的钢筋电焊,均必须按每种规格不多于300个接头为一批,在现场代表的监督下,随意切取3个试件做拉力和冷弯试验。当"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其中一项试验不符规范规定,应另取加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
    四、钢筋加工与绑扎
    钢筋各类书面检测报告必须送表现场代表认可后,方可按图施工。
    4.1 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1、本工程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结构详图均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规定表达,施工前应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03G101)图集和施工图认真阅读,并经设计技术交底以后方能施工。
    2、钢筋进场以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记录,并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的位置,分规格、按部位、编号,垫木堆放。
    3、钢筋在翻样以前,要熟悉图纸及施工说明要求,认真仔细翻样,翻样单经项目工程师审批以后,报监理批准,方可下料。
    4、钢筋绑扎以前,要熟悉施工图纸和钢筋翻样图,并根据图纸要求检查已配好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然后在扎筋的部位弹出尺寸线,还要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拉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扫干净。
    4.2  底板钢筋绑扎
    1、本工程底板钢筋规格、尺寸、层次均较多,为此在底板钢筋绑扎前,要制订绑扎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钢筋的绑扎次序及交错区域处理。底板上下排钢筋应用Φ18-25钢筋马蹬支撑。
    2、根据确定的绑扎方案在垫层上用粉笔画出钢筋绑扎的位置标记,然后按标记的位置次序绑扎。
    3、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4.3  柱子钢筋绑扎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2、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6倍直径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接头钢筋的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的规定。
    3、在立好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相交点可用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柱箍筋的端头应弯成35度,平直长度≥10d。
    4、柱子根部、顶部及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5、柱筋保护层垫块应采用"PVC塑料保护层定位件",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
    6、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收缩位置、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7、当梁板筋绑扎完毕以后,在梁筋上伸出楼面的柱筋跟部要绑扎不少于2道的柱筋定位的箍筋,最下面的定位箍筋应与梁板筋绑扎牢固,以防柱筋偏位。
    4.4  梁筋绑扎
    1、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标记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的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的架立筋,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扎固定→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2、梁主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的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为135度。
    4、梁筋的保护层垫块在梁底和梁侧均按1000mm间距设置。
    5  楼屋面双层双向钢筋上下层间距及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在泵送混凝土浇捣时,由于泵管铺设及施工人员的往返践踏,往往使双层双向楼板上下层间距位置发生变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应采取下例措施:
    对于板均布设上下层钢筋φ12钢筋撑马,并予以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电焊点焊,防止钢筋撑马位置发生变化,混凝土泵管铺设及水暖电风等管线预埋工作,安排在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上排钢筋的绑扎则安排在混凝土泵管铺设及水暖电风等管线预埋工作完毕后进行。搭设操作人员施工便道,严禁施工操作人员随意行进践踏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应按规定加密垫设。在混凝土浇捣时,应安排钢筋工看护,一旦发生上下层钢筋位置发生变化立即整修。
    6  钢筋验收
    钢筋制作完毕经自检合格后,须提前24h通知有关方面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在验收中发现的违背图说或施工规范的问题应该及时整改,并通过再次验收,在办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  钢筋绑扎误差的控制:
    1、箍筋间距±20mm。             2、钢筋弯起点位置20mm。
    3、柱梁钢筋保护层±5mm。        4、受力钢筋的排距±5mm。
    8  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钢筋工程的施工工程中,从材料进场、存放、加工、焊接至现场绑扎施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严把质量关。
    1、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钢筋质量由钢筋绑扎工程和钢筋焊接工程组成,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图7-4-1
    图7-4-1: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2、注意事项
    钢筋加工、连接及绑扎施工的注意事项为:
    ①、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无斑点、无油污,不得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钢筋底弯钩应按施工图的规定执行,同时满足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②、钢筋加工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开堆放,并在显眼处挂标示牌,以防错拿。
    ③、箍筋的接头形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④、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施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⑤、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在同一构件上的应按规定和设计要求相互错开,并保证足够的间距。
    ⑥、冬季、雨天的钢筋焊接要求按规范要求和钢筋材质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焊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⑦、对柱梁节点等部位的钢筋绑扎,施工前应有详细的绑扎顺序和施工作业指导书,钢筋班组长和质量员需层层把关,以防止出现钢筋规格错帮和数量错漏。
    ⑧、按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设置垫块。
    ⑨、砼浇筑过程中,设专职钢筋看护工,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基础与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https://m.gc5.com/jggc/lilun/1028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