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后浇带施工程序

  后浇带施工程序

    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施工
    底板、基础反梁后浇带采用压型钢板作为侧模,用木方作为支撑,在底板及基础梁底层钢筋安装后进行安装。压型钢板绑扎固定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网片上,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间隙用海绵条填实,防止砂浆流入。为确保底板、基础梁后浇带处抗渗性能,将底板后浇带下2.4m范围内的垫层加厚为400mm,附加防水卷材一道,并于底板及基础梁中部设置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宽200mm,伸入混凝土内100mm。绑扎底板钢筋时,在底板后浇带板上下各增加Φ20@300的附加筋,附加筋伸入后浇带两侧各1m;绑扎基础梁钢筋时,在基础梁后浇带上、中、下各增加3Φ16的附加筋,附加筋伸入后浇带两侧各900mm。
    底板、基础梁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后浇带进行清洁,同时在后浇带两侧分别砌一皮砖,在砖上覆盖多层板,所有缝隙用防水砂浆堵严,防止垃圾、杂物及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www.fdcew.com。压型钢板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1.2Mpa以后,即开始拆除。在后浇带浇筑之前,剔凿混凝土施工缝,彻底清除后浇带处的松散游离部分,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清除钢筋浮锈,调整钢筋,充分湿润后刷1:1水泥砂浆一道,再进行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抗渗等级S10,为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抗渗及抗收缩能力,需适当使用混凝土膨胀剂。微膨胀剂采用高效UEA产品,掺入量(水泥用量)12%,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为30d,前15d蓄水养护,后15d用草帘覆盖浇水养护。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拆模。
    振捣采用分层式,振动器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方法为交错式,振实至表面无沉落,表面浮浆呈水平无气泡上冒为止,并设专人监察,杜绝过振或漏振。
    二、楼板后浇带施工
    楼板后浇带模板和支撑单独设置,在浇筑该处混凝土之前,底部模板和支撑不拆。分隔采用双层网眼为3×3mm钢板网(靠里再加一层铁砂网),并用扎丝绑于同向水平钢筋。并用梳子状模板和短木方支挡。楼板钢筋与梳孔间隙用海绵条填实,防止砂浆污染后浇带模板和钢筋,影响楼板观感质量。绑扎楼板钢筋时,在楼板中部增加Φ12@150的附加筋,附加筋伸入后浇带两侧各500mm。
    在结构施工期间,用木板覆盖后浇带,防止杂物坠入。施工后浇带前,人工剔凿并清理干净后浇带,调整钢筋,然后采用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具体施工方法与底板、基础梁后浇带施工方法相同。
    三、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堵头板采用长条模板支挡,并用短木方支撑牢固。绑扎外墙水平钢筋时,在墙体中部增加Φ14@150的附加筋,附加筋伸入后浇带两侧各600mm;绑扎竖向钢筋时,在墙体中部增加5Φ12的附加筋。
    为确保地下室外墙的抗渗能力,在剪力墙中部设置橡胶止水带。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具体施工方法同上。
    五、顶板后浇带施工
    顶板后浇带的施工重点是后浇带的支撑。如图所示,本工程梁板跨度较大,后浇带处的支撑是否稳固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因此本工程采取以下支撑方式来确保后浇带的支撑稳固。板后浇带处采用碗扣支撑体系进行支撑,即后浇带的两边各设两排支撑,其横距为600mm,纵距为1200mm,每一单元为四根立杆。这些支撑纵、横向全部用连杆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增加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后浇带的支撑上下层之间必须对齐,在模板支撑前,要将支撑的位置用墨线标出,保证位置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后浇带施工程序
https://m.gc5.com/jggc/lilun/1028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