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在21世纪的迅速发展,大中型城市中矗立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其中,除少数特殊结构的高层建筑以外,98%以上的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其基本结构。那么,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因为设计需求或特殊需要不能连续浇筑的结构特性,先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进而产生的结合面,也就是施工缝,往往会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21世纪以来,在施工工程中很多对于一些施工细节的处理已渐渐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工程中产生的施工缝的处理作为工程结构安全的保证,一直是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缝的处理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已经迅速加快,城市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必然促进了建筑及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然而,无论是大型城市诸如北京、上海,还是普通的二线城市,一所城市的建设用地毕竟是有限的。这就引起了城市高层建筑的迅速崛起。而高层建筑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建筑结构,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必须做到牢牢把握建筑安全质量关,对于建筑安全要有更全面的认知和重视。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易出现的典型事例――施工缝的处理为例,详尽的分析了建筑过程中施工缝留置位置的选择,并对施工缝的处理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一、施工缝的留置原则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出色的抗压强度。但这优秀的抗压强度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混凝土作为地基时的优秀的抗压保障的同时,也让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大降低。根据混凝土实验数据的测量得知,混凝土自身结构的抗拉强度仅仅为自身抗压强度的1/7~1/12。这就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更多的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避免因为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造成建筑安全的隐患。由于在实际建筑过程中,考虑到建筑设计的需求或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做不到一次浇筑成型,进而在多次水泥浇筑的过程中形成施工缝。根据2002年颁布的《施工建筑及检验规范GB・5027》,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可避免的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必须恰当选择,进而将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建筑过程中,不同建筑的施工缝有不同的留置原则,但基本留置于便于施工的、并且结构相对不重要的建筑部位,并要求该部分建筑结构稳定,受张力和剪力较小。同时,施工人员在留置之前应对整体建筑的施工缝留置有简单的全局构思,事先考虑好留置的施工缝对于建筑全局的影响,确保先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产生的结构剖面与建筑的主体轴承结构(也就是轴向压力面)互相垂直,从而能发挥混凝土优秀的抗压结构特性,让压力在建筑主体结构中层层传递减弱,进而减小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两种典型施工缝的留置,谈一谈施工缝的留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水平施工缝的留置
水平施工缝往往存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或者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墙中,是最难以避免的一种施工缝。很多施工人员并不注意水平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仅仅在水平施工缝存在的地方用水泥做的泥浆进行一次大致的粉刷,从而减小结合口的大小。但实际上,结合口处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解决,在结合口处混凝土的土灰比无法得到保证,接缝处往往会参差不齐,在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结合口处腐烂等一系列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的施工人员可以注意水平施工缝的留置。不同位置的水平施工缝可以考虑不同的留置原则,大部分可以考虑留置在建筑基础轴和中心基础柱之间。如果进一步进行划分,基础横梁和基础柱之间的水平施工缝应当留在位于横梁下面和基础柱上面的水平剖面中,基础柱和地基之间的水平施工缝应当留在位于柱底表面和地基上方的交面中。对于没有横梁的楼板,水平施工缝可以考虑留置在楼板和基础柱之间的夹缝中,但必须注意夹缝与楼板之间的距离,与楼板底端的距离应控制在2~3cm之间,并确保不与基础柱之间互相挤压,更不得留置在基础柱截面的受力区域内。
(2)竖直施工缝的留置
相对于水平施工缝而言,竖直施工缝的留置的自由度有所提升,在竖向的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构中,浇灌产生的施工缝剖面可以留置在与单向板平行的任何截面之间,但仍需注意一些留置的小细节。比如对于有主梁和次梁的多层楼板,可将竖直施工缝顺梯次进行留置,并且在浇筑时注意浇筑方面与主梁方向平行,并确保浇筑范围位于次梁中心13cm之内,避免出现施工缝的扩大。如果是带有主梁和斜梁的钢筋混凝土外层框架,可考虑将框架中的基础柱和主梁进行连续浇灌,并将竖直施工缝留置在斜梁的正上方,避免多条施工缝的产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双向受力混凝土楼板,可参考设计图纸,提前根据经验估测混凝土浇筑的面积,大体估计施工缝的长度,进而做出整体构思,避免施工时因建筑复杂无法合适留置施工缝。
二、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为了确保将施工缝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到最小,除了注意施工缝留置的位置以外,还需要注意对所留置施工缝进行相应的处理,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1)及时清理先前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最大程度确保结构牢固
对于间隔较长的两次浇灌,施工人员可提前对先前的浇灌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一次深层清理,去除先前浇灌的混凝土中因时间过长产生的浮浆以及与建筑表面接触所产生的碎石,并且要将新浇筑的水泥浆按照先前浇灌的水泥浆的配置比进行配置,最大程度上让新旧混凝土融合,使其结构最大程度地达到牢固。
(2)插入长尖形毛石或粗短钢筋,提高结合面的粘合程度
一些浇筑形成的施工缝由于其依存建筑体积较大,进而施工缝形成不同程度的分层现象,表面碎石和浮浆较多,清理效果不佳或无法完全清理。对此,可采用插入长尖形毛石或者粗短钢筋的方法,提高结合面的粘合程度。插入长尖形毛石或粗短钢筋时,应注意要让毛石或钢筋在结合的剖面外露出5~8cm,利于新混凝土泥浆的浇灌,还能阻止旧混凝土泥浆的干枯变形,有效提高其抗拉强度。
(3)使用新型的微膨胀自收缩混凝土,减小温度对于施工缝的不利影响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施工缝往往会由于高温产生结构变形。对于这种情况,可利用当今市场出现的新型微膨胀自收缩混凝土,在后浇筑时将这种新型混凝土搀和其中,在浇筑时这种新型混凝土自身会微微膨胀,压制住先前浇灌的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变形,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温度对于施工缝自身扩大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施工现场的实例分析,不难看出如果依据上述的分析注意施工缝的留置,并选用优质的新型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不低于设计图纸标明的具体要求,按不同情况对留置的施工缝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就能够将施工缝对于建筑整体安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对建筑整体的质量有着更高的保证。只要充分了解施工缝的结构特点,充分掌握灵活的施工缝留置技巧,就能使新浇灌的混凝土与旧表面最大程度结合为一体,确保整个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纪荣.浅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J].土木工程技术.2012,9(30):103-105.
[2] 蒋照翔.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方法[J].江苏建筑学院学报.2012,6(59):53-54.
[3] 杨茂盛,冯鹏飞.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J].土木建筑及施工方法探究.2011,5(7):120-123.
[4] 张迎飞.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方法[J].辽宁建材.2007,1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