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砌体结构形成裂缝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对裂缝的预防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预防
砌体结构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就能连续施工,再加上造价低廉,因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加上施工管理人员对进料把关不严,还有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其中砌体结构裂缝尤其突出,它不仅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建筑功能,缩短了使用年限,而且抗震性也很差
一、裂缝成因及类型
(一)裂缝形成的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归纳起来包括两类:一是由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二是由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引起的裂缝。在砌体结构的建筑中,砌体裂缝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产生变形差异。而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温度应力。对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差异势必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当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缝。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
(二)裂缝的类型
砌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三大类:
1.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
2.收缩裂缝
由于砌筑砂浆强度不高,灰缝不饱满,干缩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砌块房屋中比较普遍。在内外墙、在房屋的各层均可能出现。干缩引起的裂缝宽度不大,且裂缝宽度较均匀。干缩裂缝形态包括: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环块体周边灰缝的裂缝;在外墙的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山墙等大墙面出现的竖向、水平向裂缝。收缩裂缝一般多出现在下部几层,有的砌块房屋山墙大墙面中间部位出现了由底层一直延伸至三、四层的竖向裂缝。
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且多发生在门窗洞口上下,它的特点是:裂缝一般呈倾斜状,说明系因砌体内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较少出现在横墙上,说明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小;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裂缝比较集中。
二、预防裂缝的措施
预防砌体结构裂缝的总体要求是:要做好建筑材料使用前的各种检测,不合格及资料不全的建筑材料严禁使用。在设计时考虑周全,尽量排除动力源。施工图审查时要认真仔细对设计中不足提出补救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验收规范和施工图要求施工。加强对操作工人上岗证的管理,持证上岗。
针对砌体结构最常见的三种裂缝,要分别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一)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可采用下列措施
1.砌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构件浇筑后,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包或油布,以加强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
2.在屋面水泥砂浆找平层或刚性防水层适当部位设置分仓缝(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在过长房屋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楼(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二)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
1.采用干缩值低的墙材
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
2.设置控制缝
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处、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3.设置灰缝钢筋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 mm;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大于600mm。
4.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配筋带宜设置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台的下部, 其间距不应大于2400mm ,也不宜小于800 mm。
(三)防止主要由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
1.作好地基处理,尤其对松软土、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处理,避免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
2.建筑物的体型尽量简化、力求简单。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
3.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在抗震区适当设置基础梁,合理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
4.减轻结构自重。砌体结构的长高比越大,整体刚度越差,纵墙很容易因挠曲过度而开裂。根据调查,二层以上的砌体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2.5,对于平面简单,内外墙贯通、横墙间隔较小的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3.0。
4.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设置圈梁。在墙内设置圈梁来增强其承受挠曲应力的能力,当墙体产生挠曲时,圈梁的作用犹如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拉钢筋,它主要承受拉力,弥补了砌体抗拉强度不足的弱点。当墙体正向挠曲时,下方圈梁发挥作用,反向挠曲时,上方圈梁发挥作用。要注意的是,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合成整体。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在对裂缝进行处理之前,应先进行观察、检测、分析,确定裂缝的性质及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表面的龟裂可采用在表面涂抹水泥浆液、环氧树脂浆液或粘贴敷以玻璃布等加以修补,封闭裂缝;对结构中有一定深度的裂缝,可采用凿槽嵌补的方法修补;对深度较大的裂缝,可采用水泥浆、环氧树脂或其他修补胶进行压力灌浆或负压吸入的方法进行修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控制裂缝,重点在防,只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设计、施工上对容易出现裂缝的控制点加以提防,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控制的力度,就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