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初探

摘要: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以及建筑平面布置两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内容,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平面布置 
  1、引言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城镇约2900个,其中具有抗震设防的城镇约为2500个。近些年来,我国特大地震频发,给地震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地震的重视程度。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必须做好建筑的抗地震设计工作,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区,更应该对该区域的建筑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因此,本文将对几种典型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同时对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内容予以重点论述。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设计出完美的方案,还应该做好建筑物的不就措施。因此,通常建筑师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对结构的布置与材料使用进行探讨,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合情合理,不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2.1 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首先,建筑结构体系应该尽量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作建筑构件破坏而造成整个结构失去抗震能力,甚至失去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赘余度以及内力的重分配能力,即使由于地震而使得建筑结构的部分构件丧失,其他的构件依然可以承担其建筑载荷的能力,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建筑的结构体系应具有清晰的计算简图以及科学的地震力传递途径。在该过程中,竖向构建布置时要尽量使得其在垂直载荷力的作用下棋应力水平趋于均匀。建筑屋盖梁系的布置应该通过最短的途径传递至竖向构件的墙、柱结构中,而且尽量保证期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载荷通过一到两层转换层的转换。同时,整个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也应该予以明确,通过有框架、剪力强、简体与支撑等形成,其应该尽量贯通使用,使得其竖向载荷尽量均匀;再次,建筑结构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其良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很好的消耗地震能量。且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其塑性内力重新分布,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其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最后,应该保证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合理分布强度和刚度使得建筑局部不会出现被削弱或突变的问题,从而有效控制了应力集中或者塑性变形的问题。同时,框架结构设计要保证节点不会被破坏,对于结构薄弱的部位,可以适当采取提高抗震能力的相关措施。 
  2.2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当前,我国建筑所使用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与全钢结构几种。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震区域以及需要的抗烈度能力选择对应的结构形式。其中,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柔性,使得其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而且承载能力较高,因此其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选择抗震结构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需要以及抗震要求进行综合选择,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该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楼层与高度的增加,抗震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以及使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将迅速增加,这时就需要抗震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度。因为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构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其受力特点也不一样,其抗侧移刚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其适应不同高度的楼层。这些因素在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 
  3、注重建筑平面体系的布置 
  建筑的平面与立面布置必须符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相关原则,适合选择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宜采用明显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对于不规则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的平面、立面,可以采用空间结构进行计算。而对于凹凸不规则或者楼板局部存在的不连续问题时,可以采用与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相吻合的模型进行计算。对平面中的薄弱部位应该乘以对应的内力增大系数,按照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你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同时对薄弱部位采用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称性结构主要是指建筑的抗侧力主体结构对称。对于对称性结构,例如平面对称的简体结构、框架式结构、筒中筒结构、框剪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等,通常都容易实现结构的堆成。 
  规则性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首先,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刚度应该接近,且变形特性相似;其次,建筑主体的抗侧力结构沿竖向断面、构成的变化要均匀,不得存在突变;再次,建筑主体的抗侧力结构平面布置必须在同一主轴方向保持均匀的抗侧力刚度;最后,在对建筑主体的抗侧力结构进行平面布置时,还应该注意到构件中央与其周边结构的刚度协调均匀性,确保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以免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从而造成结构件的破坏。 
  3.1 平面的布置 
  建筑平面最好采用圆形、方形或者矩形平面,其他的对称结构,诸如扇形、正多边形等同样可以采用。虽然三角形平面看似较为简单,且对称,但是由于其没有沿主轴方向完全对称,在地震力作用下降产生较强的扭转振动,因此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应噶尽量避免选择三角形平面布置。同时,对于较长翼缘的L形、U形、H形等平面也不宜使用,因为该类型平面在地震作用下降容易发生差异性侧移。 
  3.2 立面的布置 
  建筑的里面也应该尽量选择矩形、梯形等均匀性的几何形状,不宜选择带有突然变化的立面形状,以免造成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导致该部位在地震过程中出现塑性变形,从而加大了地震力的破坏效果。在地震频发区,尤其要避免出现倒梯形建筑以及大底盘建筑,随着这两种建筑结构形式较为流行,但是其在质量、敢赌以及强度分布方便与抗震设计原则不符:其上部质量大而下部质量小,使得建筑整体重心偏高,增加了建筑倾覆力矩;上部刚度大而下部刚度小,则增大了建筑底层的薄弱程度。许多建筑都由于平面布置结构不合理而出现缺陷,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张来龙. 建筑板柱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1,2. 
  [2] 刘风华. 高层钢筋砼建筑结构的抗震延性设计[J]. 科技与生活,2011(9).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初探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2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