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灾害的增多,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地震带来的危害,为了能让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就要优化建筑结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让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损坏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浅要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关键字: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提升
引言
现阶段人们还不能对地震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地震发生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城市的建筑物,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和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的危害程度更大。要想让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优化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让建筑物的布局能够更加完善,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损失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在地壳运动某些阶段中,出现的一些急剧变化就是地震,它是一种由自然现象形成的。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知,全球每年所发生的地震次数上百万次,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球深处,因此所释放的能力不大,人们凭自身很难察觉。但是每年能给人们造成危害的地震很少,但是一旦遇到特大、特级地震却会对人们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如08年的“汶川地震”。通过对相关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地震中大部分的人员受伤和死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所以要想对地震造成的损害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提升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二、现阶段建筑结构抗震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抗震设计的标准化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现在采用的标准主要是根据我国针对各个地区出现地震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而进行的初步预测工作,之后确定出各个地区的设防性能强度。在对抗震标准进行设计中,主要的参考指标就是设防性能强度。只有通过对抗震强度进行精密、准确的预测和测量,才能让抗震设计更加科学、实用和标准。建筑设计单位在实际的抗震设计中,应该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功能和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来进行,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这样才能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满足。
(二)抗震设计的合理化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主要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体系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设计规划,同时选择最合理的建筑抗震措施,让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保证。这样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才能减少损坏,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一般情况下,与普通建筑结构相比,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要求更高,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一般都是选择剪力墙框架结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强度比较好,在地震作用下,可以让整体的建筑结构体系保持平稳,从而避免地震作用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否合理,会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三)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在地震的强烈振幅波及影响下,如果建筑施工的措施比较合理和规范,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能有效提升。所以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建设中,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进行规范和监督,对质量监督管理和检验要进行不断的强化,这样建筑物的施工建设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一)让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加强
建筑物是一种由横向承重构建、纵向承重构建以及楼盖组成的结构体系,所以建筑物应该要具备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同时也应该要重视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情况以及结构质量的实际分布情况。钢性楼盖可以很好的让各个抗侧力构件根据自身的实际侧移刚度来对地震作用进行科学的分配。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和楼板是比较好的抗震构件,其整体性比较好,同时水平的刚度也比较大,能有效避免散落以及滑移等问题。另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和楼板还可以让平面上墙体的实际要求变得宽松,可以对层间的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屋盖和楼板的水平刚度较好,那么在对荷载进行传递时也会更加有效。在水平面上,如果上下墙体之间没有对齐,屋盖和楼板还能对水平力进行有效的传递,现浇的屋盖和楼板还能有效约束墙体。故而若在实际的建筑结构中采用现浇屋盖和楼板,可以让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空间刚度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也就能得到有效加强。
(二)对抗震防线进行多道设置
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可以让其抗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建筑结构的抗震体系中,往往在地震作用下一些延性比较好的构建会先达到屈服强度,从而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在第一道抗震防线屈服后,剩下的抗震防线才会依次屈服。所以如果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在某一道抗震防线失去作用后,其他抗震防线还能发挥出自身的抗震作用,最终让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合理选址
建筑物的建设地址也会影响到其抗震性能的发挥。如果在选择建筑物施工建设地址时不合理,在地质不稳固的基层上进行地基的建设。在地震作用下,地面会出现错动、地裂和地面的沉降,在地基不稳固地区这种破坏更加显著,所以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前,要对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也能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选址时,应该尽量选择在底层比较稳定的区域,尽可能避开地质不好的地带,比如地下水空洞区、地下采空区以及断层带等。如果在选址时不能有效避开地质不好的地带,就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四)采用积极有效的减震技术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技术就是利用建筑物以外的部件来让建筑物的阻尼增加,让地震传递的能量得到有效减弱,从而来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减震设计。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需要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也可以采用减震装置和元件来让地震传递的能量减弱,这样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证。在建筑物正式施工前就应该要对建筑物基础进行隔震设计。
结语:
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永远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当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难于抚平的创伤,地震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一种。提升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是避免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要从建筑结构的整体入手,在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让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抗震性能得到提升,这样才能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祁继鑫.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2]李强.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马婵娟.浅论建筑结构规划中的抗震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4]吴亚林.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
[5]孔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