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建筑工程全宅楼砖混加固技术

      【摘 要】建筑多层住全宅楼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句我国的基本国情来施工,使用砖混建筑的结构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关于通过什么方式来保证砖混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能够为人们建造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建筑产品,这才是我们建筑的最后目的。笔者将在下文中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建筑工程全宅楼砖混加固技术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本人的施工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 

  【关键字】多层砖混建筑;质量;问题;对策 

  1引言 

  砖混建筑结构在日常施工过程中称作砌体结构,也就是竖向承重墙与附壁柱都是使用砖或者砌砖的形式来构成全宅楼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我国房屋住宅建设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我们实际的城市建设构成中,住宅楼的建设中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居民们担心的主要方面,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砖混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测和鉴定,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下面笔者将对某栋住宅楼的砖混结构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及鉴定,并且采取相应的加固技术进行处理。 

  2具体工程情况 

  这栋住宅楼是采用砖混结构的房屋,它始建于1993年在1994年竣工,这栋楼是是四层建筑,并且包含一个2.6m高的底部储藏间,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具有原来施工的设计建筑和结构的图纸,但是有一些关于变更施工和设计的资料却丢失了。 

  因为这栋房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使得房屋的结构在质量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为了保护该栋住宅楼居民们的人身及财产的安全,确保该住宅楼还能够正常居住,我们应当地区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要求,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这栋居民楼进行结构危险性鉴定,并且依据住宅楼的现状进行合理鉴定,使用建筑工程全宅楼砖混加固技术对住宅楼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 

  2.1建筑结构的现概况 

  这栋楼总长28米,总款12米。最底层的储藏室的高度是2.6米,其它每一层的高度都是2.9米。底层的室内和室外之差是0.5米,房屋的总体高度是14.2米。这些建筑指标是低于GB-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关于6度区砖混结构的最大房屋高度限值的。住宅楼的基础是采用梁板式筏形的结构,地板的厚度是300毫米,梁的截面尺寸是300x600毫米,板底的标高是-0.750米;原来的设计中,墙体的内外厚度都是240毫米。内横墙的间距都是3.4米,横墙的间距比较密。0.000以下的墙体都是使用砖厚MU10的粘土砖与M5的水泥砂浆砌,0.000―7.950米的墙体(一般是底层的储物间和一楼、二楼)使用MU7.5粘土砖与M5的混合砂浆来砌,并且7.950米以上的墙,应该使用MU7.5的粘土砖和M2.5使用混合砂浆砌的住宅楼中除了厨房和卫生间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之外,其它地方都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的圆孔板;南边具有预应力圆孔板的阳台;房屋的顶部都是使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圆孔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120级,钢筋采用I级、Ⅱ级钢。该房屋建成后,住户不断发现房屋出现渗漏、墙体开裂以及混凝土构件胀裂、钢筋锈蚀等问题,而且该房屋的使用状况混乱,在使用过程中对原结构的拆改现象严重,使用条件有所变化。现场凋查中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1)底层储藏问墙体下部严重受潮酥松。 

  (2)对原结构的拆改现象较为严重,房屋各层均存在拆除结构墙体或更改、新开门窗洞口的情况,并有个别墙体局部改为半砖墙。 

  (3) 房屋部分圈梁和阳台台口梁表面混凝土胀裂,钢筋锈蚀严重。 

  (4)顶层(四层)局部纵墙出现正八字形斜向裂缝。尤以房屋顶层两端主卧室和客厅问的内纵墙严重,缝宽在0.5一1.5mm左右,并且在三层的同位置墙体也有细微裂缝(图4)。 

  (5)局部楼、屋面板拼接处板缝开裂,部分房间卫生间和顶棚有渗水现象;屋面有漏水现象。 

  2.2相关材料强度和变形检测 

  现场对该房屋主体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进行了抽样检测,并进行了沉降倾斜跟踪观测,其结果表明: 

  (1)房屋各层砌筑砂浆的强度低,且离散性较大,远低于原设计要求。 

  (2) 根据原位轴压法实测底层储藏问至二层砖砖混抗压强度换算成设计值为0.9IMPa,三至四层为0.46MPa,底层储藏间至二层实测值小于1.37MPa的设计值要求,三至四层实测值小于1.19MPa设计值的要求。 

  (3)混凝土构件中,抽检的基础混凝土抗压强度多数低于(20,且离散性大,不满足原设计要求;上部混凝土构件(圈梁或挑梁)强度也较低,抽检构件中多数低于c20。 

  (4)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率为O.Q207mm/d,根据地基房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土的特点,认为房屋沉降基本稳定; 

  3结构安全鉴定 

  根据行标JGJ 125―99(2004年版)<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其地基基础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级,上部承重砖砖混危险性等级评定为d级,围护结构危险性等级评定为c级,综合评定被鉴房危险性等级为“D级”,即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4加固设计和验收 

  根据现场实际的鉴定检测结果及结构安全鉴定结论,为确保房屋安全、正常使用,相关单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加固修缮设计,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地基基础 

  对原房屋地基基础设计一是通过采用锚杆静压桩作部分荷载分担置换的手段进行加固,置换率占建筑物总荷载的40%,降低原有基底净反力,以此弥补基础混凝土强度偏低的缺陷。并采用压力注浆和锚杆静压桩结合的处理方法,提高其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和承载力;二是北侧凹进部分作拼接拉齐处理,使结构平面规整,减小应力集中,增强房屋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整体刚度。施工采取压桩力控制锚杆静压桩桩长、注浆压力控制复合地基质量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达到设计加固的质量,并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检测进行验证。 

  4.2墙体 

  设计对原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不足,主要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等措施进行加强。一层及以上严重处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补强;其余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加水泥砂浆面层补强。该方法依据JGJl 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对墙体实施加固补强,已为常规有效的墙体补强处理方法,可达到增强结构构件承载力,提高房屋整体安全度的目的。 

  4.3钢筋混凝土构件 

  设计对楼、屋盖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质量问题,主要通过替换、更新进行处理。一是,对各层圈梁、雨篷、屋面檐沟、楼盖、屋盖混凝土强度不足,又存在严重缺陷的,采取凿除混凝土、保留钢筋重新浇筑处理;二是,对南阳台,保留原阳台挑梁钢筋、贴边加柱作更新托换处理;三是,对屋盖进行平改坡处理,改变原有屋面渗漏状况。通过替换、更新处理。确保钢筋混凝土构件质量达到承载力、耐久性要求,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红梅.砌体结构加固措施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8期 

  [2]王华章.某底框结构的加固设计.《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2期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工程全宅楼砖混加固技术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3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