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各种荷载的共同作用且受力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本文针对框架节点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在施工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框架节点;理论;施工技术;高层建筑 
  1 框架节点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指通过合理的计算假定模式,描述由梁、板、柱传来的内力(M,N,V,T)在框架节点核心区的传递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破坏形式。 
  从节点混凝土强度方面看,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从节点配筋角度看,在框架节点内配置水平封闭箍筋,一方面对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约束,增强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剪力,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核心混凝土出现交叉斜裂缝后,剪力的传递由斜压杆作用过渡到水平箍筋承担水平分力、柱纵向钢筋承担竖向分力以及平行于斜裂缝的混凝土骨料咬合力所构成的桁架抗剪机制,设置竖向箍筋可承担框架节点剪力的竖向分量,减少混凝土的负担,从而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但施工不便。柱纵向钢筋通常按抗弯要求设置,沿柱截面的高度方向,按构造规定也相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这些纵筋与水平箍筋联合对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形成双向约束。 
  2 框架节点处理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2.1 梁柱节点随柱、梁、板统一浇捣的施工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 
  2.2 梁柱节点只随同楼面统一浇捣的施工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10N/mm2),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模板支设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梁柱节点模板若在现场散支散拼,易出现尺寸偏差大、拼缝不严、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所以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装梁底模时已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 
  (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 
  (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便于固定。结合节点模皈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厚的优质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lO00mm 时可用50mm×l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12圆钢。 
  (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杯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杏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O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工具式定制模板尺寸准确、接驳垂直、拼缝严密、不易变形,质量比较有保障,可减少或杜绝节点装模的通病;而且,模板装拆比较灵活简便配合了节点箍筋的绑扎。 
  当梁板比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20MPa 及20MPa 以上时,再靠增设节点区竖向短筋来提高其抗压强度是不可行的,其原因一是无法布筋,二是短筋数量太大。此时节点区需采用与柱同等级混凝土单独浇筑,虽然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且需有较严密的施工组织措施,但所占的分量不是很大,仍可以接受。 
  偏心受压计算公式中没有体现节点区各方向水平梁对其提高强度的影响,事实上该影响是存在且有效的,尤其中柱节点通常有两向梁对其约束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 
  3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的箍筋及受力主筋在节点内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内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箍筋间距越小,节点抗剪强度即受剪承载力也越高。节点区内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但是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有些施工人员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保证构件钢筋的安装质量,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3.2 节点箍筋加密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设计、施工人员对节点箍筋加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难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箍筋安装绑扎。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此施工技术,对梁柱节点区的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浇筑的不便,既做到抗震结构“三强”,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准则,又使施工简便,不但保证工程质量,而且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参考文献: 
  [1]梁婉嫦.浅谈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 
  [2]王红兵.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探讨[J].福建建材.2010 
  [3]利洪川.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问题的若干思考[J].民营科技.2009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4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