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工艺

摘 要:钢筋混凝土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中,是通过水泥、集料和钢筋按照一定比例与水经过搅拌,通过成型机械加工之后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和整体性的硬化物。本文浅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原因,提出如何保证构造柱的技术质量。

关键词:构造物;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工艺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材料要求、砌筑起降、施工准备等要合理的控制,确保施工工艺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多层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在当前的诸多工程项目中,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的时候不注意施工质量和施工要求,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性和建筑物功能的合理发挥,给施工带来了难度,因此在当前施工中我们必须重视构造物的施工质量,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
  1、构造柱的作用
  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提高建筑物墙体整体性和抗剪能力,通过过去的施工经验分析表明,在砖体墙施工中抗剪力荷载能力一般都减低,通过构造柱施工控制,可以使得砖体墙施工剪力和整体性提高,能约束墙体的开裂,限制裂缝开展。构造柱在使用中通过与圈梁的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筑物整体性,类似框架结构方式,因此被称之为弱框架,对墙体施工中对墙体约束作用,墙体四周一般都是利用双向压力状态,使得墙体横向变形减少,同时改善墙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墙体的乘早离和整体性。
  2、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原因
  2.1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
  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在这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的放线时,便发现下层构造柱歪了,因此在这一层又给到正位,便造成了上、下层不贯通,轴线错位的现象。
  2.2箍筋拉接筋设置不满足规范规定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根水平拉接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l'n;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层高的1/6或45ClTI,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用绑扎接头,其绑扎接头长度一般为35d,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隙不应大于10cm,上述几点除墙体拉接筋尚能保证,其它如箍筋加密等几乎均未能做到,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差。
  2.3构造柱断条
  由于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接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起,而且钢筋排放、绑扎又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筑的过程中,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施工时有时会不小心在“柱腔”内掉进或卡有砖渣。阻碍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构造柱时,所采用的河石又往往都是级配不好的砂漏,如果有大石块存在,也会使构造柱造成“断条”现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浇筑,如果振捣棒下而不击,振捣不周,定会出现“断条”之处。
  2.4构造柱“乱根”的原因
  构造柱的施工过程是砌筑完一层后,往预留的“柱腔”内浇筑混凝土,由于“柱腔”经历了整个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普遍夹有砂浆、砖渣等杂物。叉由于混凝土是浇筑到圈梁一平,在吊装完楼板,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根部出现比楼板低12mm的“柱坑”。在“柱坑”内的杂物很难清除干净,浇筑混凝土后便在此处形成“烂根”现象。
  2.5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露筋和麻面是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蛰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混凝土接搓不好。混凝土浇捣前未清除模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也不用水清洗,使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3、构造柱施工工艺
  3.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小砌块砌体,应当按照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进行。
  3.2墙体与构造柱连接的地方应当汽车昂马牙搓,从每层构造柱的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100MM宽、200mm高的凹凸槎口,柱墙之间应当采用2跟直径为6mm的拉结筋拉结,间距控制在400mm,没变伸入墙内,长度控制在1000mm或者伸出洞口边上。
  3.3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严谨板缝漏浆问题的出现。
  3.4、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应当设置在20mm为最佳要求,同时不能够小于15mm。混凝土塌落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设置在50~70mm为最佳状态。
  3.5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之前应当清除落地灰等各种杂物,并且将模板浇水湿润,然后先注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在进行分段浇筑,振捣混凝土,直到完成。
  3.6构造柱的尺寸的循序偏差应当根据设计情况严格控制和确定,避免由于尺寸问题影响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误差现象。
  4、保证构造柱的技术和质量
  对于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是先砌纵横墙,在墙体砌完后形成“柱腔”,即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筑,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钢筋骨架调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钢筋骨架应随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头长度一般为35d,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cm。对于沿墙体每隔500mm设置一道2根拉结筋的要求,必须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粒径宜用2cm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分段浇筑时要按规定留置相应试块。
  构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浇灌的,一般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2m。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以方便在浇灌前清扫柱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碴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捣前,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士面需铲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面上,厚度为12cm,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的质量。构造柱振捣操作要设专人负责,浇筑过程中派人对浇筑柱段进行观察,以免出现漏浆、过振、中间受阻混凝土浇筑不到位等现象。浇捣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实。振捣棒随振随拨,分层振捣厚度以不超过300mm为宜。振捣时严禁振动砖墙、钢筋。
  5、结语
  正确使用构造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改善气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确保和约束墙体开裂,避免裂缝进一步开裂的主要方法,即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工艺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4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