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框剪结构保障性用房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框剪结构是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与剪力墙一起施工制作,将它俩制成一体化,各取所需,无论从应用空间还是功能需要上,都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满足,他们既又拥有了框架的强度同时又拥有了剪力墙的刚度,他们的受力情况也由原来的单一形式的受力改变为共同承受来自多方面的承受力。本文结合保障性用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实例,分析了框剪结构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问题。 

【关键词】保障性用房;框剪结构;施工技术 
  1.项目概况 
  本建筑工程项目为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南拓展基地大型社区17-01地块保障性用房,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框剪结构,十二个单体,11栋18层,1栋12层,总造价3.76亿,已获得松江区优质结构奖。地上建筑主要由裙楼以及住宅楼所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体结构预计工期为750日历天,装饰装修预计工期为160工程日历天。结构工程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组织施工。而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线预留、预埋、安装等则穿插在土建施工中。当结构验收合格后,及时采取措施插入二次结构、粗装修及专业管线安装等施工。本建筑工程的不同工序施工具体采取的施工流程如下:(1)基础工程按照以下施工流程安排任务。测量放线→静压管桩→土方开挖、护坡→验槽→混凝土垫层→地下室工程→混凝土养护→墙柱放线→基础土方回填。(2)主体工程按照以下施工流程安排任务。测量放线→墙柱钢筋、水电预留、预埋→梁板模板→墙柱模板→梁板钢筋→水电预留、预埋→墙柱、梁板混凝土→养护。(3)装饰装修工程。测量放线→二次结构砌筑→屋面防水隔垫→立门窗口→内墙抹灰→厨厕贴砖→外墙打底批挡→外墙贴砖→楼地面梯间踏级→室内天花板刷白色乳漆→门窗扇安装。 
  2.预留沉降后浇带 
  考虑到该工程所处土质为压缩系数不高于0.1 每MPa 的低压输性土质,地基的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在100-200kPa 之间,采用了预留沉降后浇带。具体做法是,在工程开工后,在主楼和群房基础之间留有彼此可自由沉降的后浇带,并在高层施工中做好与裙房之间的相连的技术处理,并对主楼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在主楼完成,主楼基础所承受的荷载趋于稳定之后,主楼沉降已达一定限度后,用高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级的早强微膨胀浇注混凝土灌实。依据国标“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的有关规定,该工程在后浇带设置和施工时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后浇带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②将后浇带做成阶梯凹槽,上口宽1m,下口宽800mm。③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将后浇带接触缝处的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 拆除其两侧混凝土接缝处土模或铁丝网,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支设侧板并检查止水带别位移,尤其防止漏浆和跑模等现象的发生; ④用于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其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并且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⑤要求对其养护时间在28 天以上,使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该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 在基础底板后浇带处增设加强钢筋,以保证底板的防水要求。虽然后浇带施工的工程量较小,但是细节问题要求较高。包括混土的配料是否满足设计级配、搅拌、运输、浇捣过程是否能保证混凝土保持设计状态等等,这些过程中个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到最后浇筑的质量和工程质量。 
  3.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进场要有完整的试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钢筋搭接长度、搭接位置及现场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了有效地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用预制砂浆块按不同部位的要求绑扎在主筋上,以确保工程质量。 
  柱竖筋直径较大者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直径较小者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接头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搭接长度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接头相互错开35d。柱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柱节点加密箍筋的绑扎工艺,采用以下工艺处理:在柱端箍筋加密区Ln范围内,取梁的高度将加密箍筋预先各扎2Φ12竖筋,短竖筋上端加长3cm,下端增加长度为密箍的间距,并用电焊机将Φ12短竖筋与箍筋的接触处全部点焊牢固,然后穿梁的纵筋。落梁筋前,将绑在竖筋上的扎线拆除掉。落梁筋时,套箍随同梁筋同时落入模板内,到此整个工艺结束。梁的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Φ25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Φ25时,短钢筋与纵向钢筋相同直径、规格,必要时可用电焊将纵筋与短钢筋点焊连接,防止二层钢筋移位。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的净间距应留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楼面标高处加设水平筋或箍筋将柱竖筋与楼面筋点焊固定,以确保竖筋位置不偏移。每次钢筋绑扎后,派专人核对,然后会同设计、监理、质理、甲方共同复核,办好隐蔽验收手续方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模板工程施工 
  本工程项目的梁模板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采用50mm×100mm方木,间距300mm,梁侧模次楞为50mm×100mm方木,采用对接Φ12螺栓固定。墙柱模板采用18mm胶合板拼制定型组合模板,次楞采用50mm×100mm方木,方木需经压刨找原方正后方可使用。在进行模板拼装前必须先对模板逐块修整板面边框,清除混凝土残渣、泥浆,并涂刷脱离剂。模板拆除后应随时清理,经过维修后再平放于平整地上,同时还需在下部垫100mm×100mm方木(间距600mm)分类码放整齐。 
  5.混凝土工程施工 
  本项目的混凝土应在钢筋、模板等施工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梁板、墙柱采用同时浇筑,因墙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故此墙柱采用塔吊吊运浇筑,梁板采用泵送浇筑。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如串桶或溜槽等,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两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确保两层牢固结合。对于本项目的结构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浇筑,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具体如下: 
  墙柱的混凝土浇筑。对于墙柱浇筑前底部必须先填50~100mm厚同配合比的无石子砂浆,墙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浇筑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加以控制。墙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墙柱浇筑完毕停歇1~1.5小时,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表面原浆压光完毕后,应定时浇水养护,其时间不少14天。墙柱混凝土用粘膜法养护,即在混凝土拆模后立即涂刷养护剂,在其未干时,用塑料薄膜粘贴覆盖,贴膜法对混凝土表面形成了两道护防线。 
  6.结论 
  总的来说,框剪结构具有了两种结构共同的优点,适用范围非常广,尤其是适用于小高层保障性用房,不仅可以营造多样的内部格局,还具有强大的荷载,以及较高的强度、耐度。但是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及按照规范施工,这样才能发挥框剪结构最有效的功能。[科]    
  【参考文献】 
  [1]高大钊.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朱茂存.高层建筑结构施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框剪结构保障性用房施工技术探讨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4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