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

 摘要:人防地下室应能承受常规武器或者核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人防地下室一般也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时应使之能承受地震动荷载及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了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防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内容;对比 

  引言:抗震结构设计就是通过结构的设计安排,能够预防一定地震级别对建筑物的摧残,而人防结构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常规武器或者核武器进攻之下的震动对群众带来的人身安全。从根本上说二者的建筑施工都是以减少震动危害为目的的,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点,同时由于二者所承受的震动性质不一致,因此实际的施工设计手段也存在差异。 

  一、建筑工程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容 

  1、建设工程人防结构设计 

  人防建筑结构在建筑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必须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实地勘探考察,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二者有明显的关系。科学的结构设计能够产生相应的人防效果,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都能够对群众的生命财产起到保护作用。从目前的施工建设经验分析,主要存在的人防结构设计手段有掘开式人防工程和暗挖式人防工程两种,其中掘开式人防工程又包括单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而暗挖式人防工程则包括坑道式和地道式两种。 

  2、建设工程抗震结构设计 

  虽然我国的地震发生概率比较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较之地震频发国家来说相对较小,但是为了保证建筑物使用质量,确保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减少地震发生时的重大人身伤亡,进行必要的抗震结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地震发生概率比较高的省份来说,更应该成为建设施工的重点。现有的建设施工安全文件规定安全性指标是指建筑工程结构在正常地设计、施工和使用条件之下,能够承受在施工与使用情况下出现的各种荷载或变形,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偶然荷载或突发事件要保证在发生事件前后结构的稳定性能不变。而适应性指标主要是指在建筑结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其结构不产生变形、裂缝和振动等。 

  二、建筑工程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对比分析 

  1、荷载作用方式的对比 

  相同点:两者均为偶然荷载,均为动荷载,设计时均按一次作用考虑。不同点:人防结构构件如果暴露于空气中则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的作用,如果埋于土中直接承受土中压缩波的作用,因此人防荷载对结构构件外表面的是直接作用,其动荷载直接作用于构件,其作用为外力;而地震动荷载则是由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其实质是惯性力,是间接的作用。建筑物的所有构件(只要有质量)均会由于地震动而存在惯性力。人防动荷载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人防地下室外表面的构件,一般可按同时作用于围护结构考虑,而人防地下室内部的墙柱等构件只间接承受围护构件及上部结构传来的动荷载。 

  2 荷载大小的对比 

  人防动荷载(即常规武器或核武器爆炸动荷载)其冲击波压力是随时间变化的,为方便设计计算《人防规范》将它简化成等效静荷载,它只代表作用效果的等效,等效静荷载并不是实际作用的力,但它方便了设计计算可以用静力分析的模式进行内力计算;设计时等效静荷载的大小的确定主要与设防抗力等级有关。 

  地震作用大小首先与震级、烈度、震源深度、建筑物离震源的距离等有关。其次与建筑物的质量大小、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条件及土质、及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如自振周期、振型、阻尼等)有关。 

  3、设计理念的对比 

  抗震设计方法通常为“三水准、二阶段”的设计方法,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实现设防目标取小震下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弹性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是大震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在人防动荷载作用下,防空地下室结构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即将动力作用下求内力问题转化成静力作用下求内力问题,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内力可按一般静力结构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可采用静力计算手册和相应图表来计算内力。 

  4、设计原则的对比 

  人防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一样: 

  (1)脆性破坏的构件安全储备小,延性破坏的构件安全储备大,因此结构应尽可能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钢筋砼结构构件均应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2)各结构构件抗力相协调的原则,避免出现薄弱部位。防空地下室的结构,应充分考虑各部位作用荷载值不同,破坏形态不同以及安全储备不同等因素,保证在规定的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各部位(如出入口和主体结构)都能正常地工作,防止由于存在个别薄弱环节致使整个结构抗力明显降低。如果某个部位失效,将导致整个人防区失效。同样抗震设计也十分强调避免出现薄弱环节(如薄弱层,软弱层等),因为大震时薄弱层或软弱层出失效将导致建筑物倒塌,产生严重后果。 

  5、设计方法的对比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防结构设计主要是提高力的承受能力,因此,它的设计方法也是从物理学应用实际出发,现行主要的设计方法是采取等效静荷载的办法展开设计分析工作。由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是基于拟建工程结构在施工或使用的条件下的设计过程,建筑结构构件在各种动荷载的综合作用下,结构构件振型与相应静荷载作用下挠曲线非常相似,而且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建筑结构构件的破坏规律与相应的静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也相似,因此在动力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建筑结构构件进一步简化为一种单自由度体系,查表可得相应的动力系数,以动力系数与动荷载峰值相乘得到等效静荷载。这样一来,建筑结构构件相当于在等效静荷载的作用下,而其各项内力就是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最大值。 

  由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大,而且地震灾害具有不可预测的性质,因此对于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度系数非常高。现有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基本可以概括为,抗震建筑物能够在较低级别的地震灾害中确保质量安全,不发生破坏,而在相对高的地震灾害发生时,出现细微的破坏性,但是可以通过后期的修补和维护继续居住,在较高级别的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物能够保证不坍塌,内部居住居民可以安全撤离,减少地震发生时的破坏力,但是建筑物无法进行二次使用,需要在灾后进行重建。这种设计理念与人防结构设计之间存在差异性,人防结构设计的方法一般先取小震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弹性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相关的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的验算,然后是对大震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力验算完成“二阶段”设计要求,最后通过应用工程结构概念设计和抗震构成措施来完成“大震不倒”的第三水准设计要求。 

  三、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人防结构和抗震结构的设计质量,尤其是在遭受到两次重大地震和如今国际局势的影响之下,用户对二者施工的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也存在差异,设计人员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优势互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年限,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航.关于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2(10). 

  [2]亢智敏,王立伟.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科技资讯,2009,12(18):102~104. 

  [3]肖世健.浅谈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山西建筑,2007,17(35):90~9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
https://m.gc5.com/jggc/lilun/1035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