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从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生产、施工、人员培训等几方面加以控制,浅述商品混凝土的发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发表论文
近一时期,商品混凝土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国家改革的大力支持下,各大城市地区一般都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集中搅拌,社会化商品供应为特征,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手段之一。商品混凝土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截面尺寸增加使用面积或有效空间;强度高,承载大且材料致密坚硬、抗渗、抗冻性好,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故有必要对商品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现从几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1 生产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骨料、化学外加剂和外掺矿物活性材料。由于原材料需求量大,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故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1 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是强度的本质来源。同时,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水泥也是价格较贵的材料。在配制商品混凝土时,合理选择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凝结时间及经济性的主要因素。要选择性能好的品种,表现为强度高、质量稳定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好,水泥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175-1999、GB1344-1999及GB1258-1999的要求;水泥品种的选用应根据工程特点及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条件,结合水泥的不同特性,进行选定;水泥标号的选用应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原则上是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使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以达到充分利用水泥的活性,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度。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水泥。
1.2 砂、石骨料的选择
砂、石骨料是一种地方性材料,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JG是53-92和JGJ52-92规定的方法测定。应首先测定砂石中有害物的含量,不能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砂、石级配最好是连续的级配,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较好,不易发生离析,节约水泥。对于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
1.3 外加剂的选择
混凝土掺用外加剂是混凝土应用技术上的大突破,它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各种性能,还能节约水泥,技术经济效果明显,而且是满足现代工程建设对混凝土性能的某些特殊要求的有效手段。由于水泥与外加剂两者要具有适应性,所以外加剂选择不当,不但使商品混凝土拌和物出现假凝,影响浇筑成型,甚至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有可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并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为使商品混凝土质量稳定,应选择对水泥适应性好的外加剂。
1.4 矿物活性材料的选择
商品混凝土掺入矿物活性材料,不但能节约水泥,而且能减少水化热,缩小水泥浆中的孔隙,降低碱骨料反应,从而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和硬化后的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另外还能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等化学腐蚀的能力。采购时主要以SiO2、Al2O3的含量和细度来控制。目前,可选择的矿物性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硅粉、粒化高炉矿渣等。
2 原材料的仓库管理
主要原材料进场时先按标准进行目测检查,目测合格的按规定抽取样品进行复测,水泥、外加剂要按批堆放,做到先进先用,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出现水泥、外加剂过期等问题,一旦发现过期,必须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方可使用,否则,降级使用或作废处理。砂石不应露天堆放,砂石的含水量就保持均匀,砂石材料应按规格设置隔板,分区堆放,保持场地干净。因此,各种原材料在现场的保管和堆放应有严格控制的管理制度,以免造成商品混凝土质量波动。
3 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
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设计施工的要求,所用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生产施工才能实现,如果生产环节控制不好,即使设计配合比合理,仍生产不出质量好的混凝土,因此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作良好的设备
采用自动装置,做到计量准确,计量系统自动回零,能够随时培养各种材料;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充分,注意投料顺序。
3.2 砂、石含水率的测定
为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砂、石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生产配合比,随时测定混凝土的塌落度,检定生产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是否符合,如有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设计要求。
3.3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目前,由于操作工对混凝土的技术认识不充分,认为混凝土只是几中材料的简单混合物,而使生产商品混凝土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混凝土搅拌站应加强对一线生产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责任心,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4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不断出现,结构设计、施工要 越来越高,使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大量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是以耐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基本要 ,并适应工业化生产等施工的混凝土。简单概括为:高强、高耐久性、高工作性。
我国从90年代掀起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热潮,当时对其研究重点放在高强上,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高强混凝土完整的技术指标,指定了高强混凝土设计标准。现结合我国的工程实际,人们逐渐体会到不应局限于高强度,像C25-C40混凝土使用量也普遍。而高强度混凝土未必是耐久的,这已被许多实际工程所证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重点逐渐向耐久性转移。为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5 结 语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商品混凝土搅拌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商品混凝土在质量与技术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要大力宣传商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使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发展及壮大。
参考文献
1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6.
2唐传森.建筑工程材料.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3傅温.混凝土工程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