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PKPM中楼梯建模相关问题

      《抗规》 3.6.6 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抗规》条文说明:3.6.6 本条规定主要依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对软件的功能有切实的了解,计算模型的选取必须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设计时对所有计算结果应进行判别,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在设计中应用。

      2008年局部修订,注意到地震中楼梯的梯板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增加了楼梯构件的计算要求: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

      复杂结构指计算的力学模型十分复杂、难以找到完全符合实际工作状态的理想模型,只能依据各个软件自身的特点在力学模型上分别作某些程度不同的简化后才能运用该软件进行计算的结构。例如,多塔类结构,其计算模型可以是底部一个塔通过水平刚臂分成上部若干个不落地分塔的分叉结构,也可以用多个落地塔通过底部的低塔连成整个结构,还可以将底部按高塔分区分别归入相应的高塔中再按多个高塔进行联合计算,等等。因此本规范对这类复杂结构要求用多个相对恰当、合适的力学模型而不是截然不同不合理的模型进行比较计算。复杂结构应是计算模型复杂的结构,不同的力学模型还应属于不同的计算机程序。

     现实中碰到一些问题。考虑楼梯影响,如何采用其结果,落实到施工图上,观点好像不统一。因为真要是用楼梯模型配筋结果,某些构件还真不一定能算下来的,或是大的惊人。有的认为仅周期,位移结果须要楼梯模型控制;再者楼梯周边柱梁配筋,也最好要采用楼梯模型的结果。或人为进行加强,其他配筋看非楼梯模型结果即可。

      现实一般做法是:对于周期、位移、位移比等的控制,按照楼梯参与的模型考虑。对于配筋计算时候,建议不要让楼梯参与。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PKPM中楼梯建模相关问题
https://m.gc5.com/jggc/lilun/1042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