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违反了客观规律,岩土工程的事故是违反了岩土和岩土力学基本的原理。
1)工程勘察:勘察不详、不准、疏漏、失误。
2)工程设计:支护参数,稳定性计算分析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边壁破坏模式的选取不合理。
3)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机械化程度、施工速度和时机、管理水平均可能成为工程事故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
4)工程监理:监管不力。
5)工程建设方或大发包方:工程建设方或大发包方盲目压价、层层分包、不恰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某种支护方案或降水措施等所引起的。
6)规范:有些规范的某些规定显得不尽科学、合理、适用。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风险隐患:①钢筋加工场区部分钢筋原材距离基坑坡顶过近;②钢筋加工区钢筋局部超载,部分钢筋原材离基坑边未超过2m;泵管清出的混凝土残渣集中堆载在中部阳角位置;③基坑周圈地面未硬化,道路距离基坑太近;④外防护架体的横向拉杆与土钉墙顶面连接;⑤基坑回填土堆土太高且临近边坡。2、基坑周圈路面、管线、建(构)筑物是否有开裂的情况?风险隐患:①基坑坡顶局部有裂缝;②坡顶路面有裂缝,且堆有钢筋;③坡顶局部有裂缝、空洞和积水等问题。风险隐患:①基坑部分区域无监测点;②监测点位被遮挡;③地面沉降监测点缺失;预应力锚杆数据线被混凝土覆盖。风险隐患:①基坑坡顶无临边防护;②人员通道出入口的防护及位置设置符合要求,保证危险发生时人员上下通畅。5、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与方案?风险隐患:①土方开挖未分步开挖、分步护坡;②土方开挖前未按要求进行降水,在开挖过程中造成桩间土流失。风险隐患:①基坑边坡局部面层有水平裂缝,坡脚有部分空洞、面层破损;②土钉坡面平整度差;③局部土钉面层破损脱落,露出原状土;④部分脚手架立杆破坏土钉面层;⑤土钉墙局部有裂缝和错台。风险隐患:①基坑内临时土坡开挖过陡,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风险隐患:①基坑部分区域坡顶和坡底有积水;②坡面未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泄水孔;③土方开始过程中未对降水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风险隐患:①边坡内土体流失造成坡内部分塌空 ;②桩间土护壁大面流失,造成地面开裂、塌陷。主要针对勘察单位资质情况和勘察报告的评审情况进行审查。(2)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合规性和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合规性。主要针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适用情况和设计图纸的论证情况进行审查。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设计完成后需进行设计图纸的专家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设计论证的组织单位也有区别,如建筑业协会、土木工程协会等。基坑施工单位应根据其自身资质情况,在相应资质要求范围内承揽工程进行施工。(4)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方案编制、审批及论证合规性。与地铁临近的项目,是否通过地铁运营公司技术部门的审查?设计交底: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工艺布置与工艺要求、施工中注意事项等,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单位针对问题进行的研究与协调、制订的解决办法,做好会议纪要,并经各方签字确认。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施工方案的内容、工艺特点和工艺要求,以及施工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交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进行签字确认,留有记录。(6)基坑支护、土方及降水施工记录及隐蔽验收资料。主要针对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记录和隐蔽验收程序、记录,以及试验资料进行检查。主要针对第三方监测单位的委托情况及资质情况,监测方案的编制、报审情况,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且应制定基坑施工安全监测应急预案。主要针对第三方基坑监测单位监测数据上报的及时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根据监测方案内容对监测点位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应监测而未进行监测的项;对监测频率进行检查;对监测的数据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已报警的监测点位,以及监测过程中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针对施工单位自身监测方案的检查,结合场地条件及支护形式特点,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进行自身的监测和巡视工作,对监测过程的记录进行检查,对巡视工程中留存的影像资料、照片等进行检查。施工单位自身监测的内容和第三方监测的内容还是用一定的区别。同类项监测检查和第三方监测检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