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核与优化以及施工配合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前期准备阶段
-
项目资料收集
- 规划许可证及规划部门对建筑的要求:
- 仔细核对建筑高度、层数、面积等指标,确保结构设计不超出规划范围。
- 关注规划对建筑退界、间距的要求,避免结构构件影响周边建筑或违反规划要求。
- 注意规划对建筑造型的要求,结构设计应尽量配合实现建筑外观效果,同时不能因造型过度影响结构安全性。
- 地质勘察报告:
- 确认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若报告时间较久或场地情况有变化,可能需要补充勘察。
- 重点关注土层分布情况,不同土层的承载力、压缩性等参数对基础选型和设计至关重要。
- 准确了解地下水位高度及变化情况,以便确定防水、抗浮设计措施。
- 建筑设计方案:
- 深入理解建筑的功能布局,确保结构构件的布置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如避免柱子布置在重要房间中央。
- 分析建筑的造型要求,对于复杂造型的建筑,结构设计需考虑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如悬挑、大跨度等部位的结构处理。
- 与建筑专业沟通协调,明确建筑的特殊要求,如开大洞、错层等,以便在结构设计中提前考虑相应措施。
- 规划许可证及规划部门对建筑的要求:
-
确定设计参数
- 抗震设防烈度:
- 根据项目所在地准确确定抗震设防烈度,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 了解当地的地震活动历史和地质构造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地震风险有充分认识。
- 考虑周边建筑物的抗震情况,避免因本建筑的抗震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
-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 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结构安全等级,不能随意降低标准。
- 对于人员密集、重要的公共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提高结构安全等级。
- 明确不同结构安全等级对应的设计要求和构造措施,确保结构设计符合相应标准。
- 设计使用年限:
- 结合建筑的用途和业主的需求确定设计使用年限,一般民用建筑为 50 年,重要的公共建筑可适当提高。
- 考虑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如环境腐蚀、材料老化等,在结构设计中采取相应的耐久性措施。
- 基本风压、雪压等气象参数:
- 从可靠的气象部门获取准确的基本风压、雪压数据,不能使用过时或不准确的参数。
- 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等因素对风荷载、雪荷载的影响,进行适当的放大或调整。
- 对于山区、沿海等特殊地区,要考虑地形地貌对气象参数的影响,进行专项分析。
- 抗震设防烈度:
-
选择结构体系
- 框架结构:
- 合理确定柱网尺寸,既要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又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 注意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 对于较高的框架结构,要考虑抗震设计要求,如设置抗震防线、加强节点连接等。
- 剪力墙结构:
- 确定剪力墙的布置方案,应均匀、合理,避免出现局部薄弱部位。
- 控制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保证其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 注意与建筑专业协调,避免剪力墙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美观。
- 框架 - 剪力墙结构:
- 协调框架和剪力墙的比例,使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达到最佳。
- 合理布置框架和剪力墙的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 注意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 筒体结构:
- 精确设计筒体的形状和尺寸,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 考虑筒体与周边结构的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要进行专项的风洞试验和抗震分析。
- 框架结构:
二、初步设计阶段
-
结构布置
- 柱网布置:
- 柱网尺寸应尽量规整,便于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
- 考虑柱子对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避免柱子过多或过大影响建筑布局。
- 对于有特殊设备或工艺要求的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柱网布置。
- 梁的布置:
- 梁的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避免梁高影响室内净高。
- 合理确定梁的跨度和截面尺寸,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又要考虑经济性。
- 注意梁与柱、墙等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 剪力墙的布置:
- 剪力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要求和受力特点进行布置,尽量避免随意设置。
- 控制剪力墙的长度和厚度,避免过长或过厚的剪力墙导致结构刚度过大。
- 注意剪力墙开洞的位置和大小,要满足结构受力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 柱网布置:
-
荷载计算
- 恒载计算:
- 准确计算结构自重,包括梁、柱、板、墙等构件的重量。
- 考虑建筑装修材料的重量,不同装修标准的重量差异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 对于有特殊设备或重型构件的区域,要单独计算其附加恒载。
- 活载计算:
-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不同区域的活载标准值,不能混淆或错误取值。
- 考虑人员密集程度、使用频率等因素对活载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调整。
- 对于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区域,如仓库、机房等,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活载值。
- 风荷载计算:
- 正确选用风荷载计算参数,如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等。
- 考虑建筑的体型系数、风振系数等因素,进行准确的风荷载计算。
- 对于复杂体型的建筑,可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以确定风荷载。
- 地震作用计算:
- 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参数。
- 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如场地类别、特征周期等。
- 进行结构的抗震分析时,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恒载计算:
-
初步分析与设计
- 结构分析模型建立:
- 选择合适的结构分析软件,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 准确输入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荷载等信息,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
- 对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如检查模型的对称性、边界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 结构内力分析:
-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 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分布情况,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
- 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如混凝土的开裂、钢筋的屈服等,进行适当的非线性分析。
- 构件初步设计:
- 根据内力分析结果进行梁、柱、墙等构件的初步设计,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
- 遵循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的设计原则,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 对重要构件或关键部位进行复核计算,确保设计的安全性。
- 结构分析模型建立:
-
与其他专业协调
- 与建筑专业协调:
- 确保结构布置与建筑方案相符,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观。
- 与建筑专业共同确定建筑的变形缝位置和处理方式,避免因结构变形导致建筑开裂。
- 配合建筑专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如考虑结构的保温、隔热要求等。
- 与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协调:
- 预留设备管道孔洞、预埋件等,避免与结构构件冲突。
- 考虑设备的重量和振动对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 与各专业共同确定设备机房、管道井等位置的结构处理方式。
- 与建筑专业协调: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
详细计算与分析
- 结构整体分析:
- 进行更精确的结构整体分析,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组合,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 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弹塑性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 对复杂结构或特殊部位进行专项分析,如大跨度结构、转换层等。
- 构件设计与验算:
- 根据整体分析结果进行梁、柱、墙、板等构件的详细设计和验算。
-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裂缝宽度、挠度等验算,确保构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 对重要构件或关键部位进行疲劳验算,如吊车梁、预应力构件等。
- 基础设计:
-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根据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荷载进行基础设计。
- 计算基础的沉降量,确保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 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
- 结构整体分析:
-
构件设计与绘图
- 梁、柱设计与绘图:
- 准确标注梁、柱的编号、尺寸、配筋等信息,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和施工。
- 注意梁、柱的节点设计,绘制详细的节点详图,确保节点的连接可靠。
- 对于特殊部位的梁、柱,如悬挑梁、转换柱等,要进行重点设计和标注。
- 剪力墙设计与绘图:
- 明确剪力墙的编号、厚度、配筋等信息,绘制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图和详图。
- 标注剪力墙的开洞位置和尺寸,以及洞口周边的加强措施。
- 对于连梁等特殊构件,要进行单独设计和标注。
- 板设计与绘图:
- 确定板的厚度和配筋,标注板的编号和标高。
-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板,如防水板、人防板等,要进行专项设计和标注。
- 绘制板的配筋图时,要清晰表达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 梁、柱设计与绘图:
-
基础设计与绘图
- 基础平面布置图:
- 准确标注基础的位置、尺寸、编号等信息,与上部结构的柱网对应。
- 表示出基础与周边地梁、管沟等的关系,避免冲突。
- 对于特殊基础形式,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等,要进行详细标注和说明。
- 基础详图:
- 绘制基础的剖面图和大样图,详细表示基础的构造和配筋。
- 标注基础的埋深、基底标高、垫层厚度等参数。
- 对于桩基础,要标注桩的类型、直径、长度、数量等信息。
- 基础平面布置图:
-
设计说明编写
- 结构设计总说明:
- 全面、准确地阐述工程概况、设计依据、结构设计参数等内容。
- 明确材料的选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等。
-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防火设计等进行说明。
- 构件设计说明:
- 对梁、柱、墙、板等构件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要求等。
- 针对特殊构件或部位,如转换梁、加强区剪力墙等,进行专门说明。
- 说明构件的施工顺序和注意事项,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 结构设计总说明:
四、设计审核与优化阶段
-
内部审核
- 设计团队自查:
- 检查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包括图纸、计算书、设计说明等是否齐全。
- 核对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如荷载取值、抗震设防烈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构件的设计是否合理,配筋是否满足计算要求。
- 设计负责人审核:
- 审核设计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合理。
- 检查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到位,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 对重要构件和关键部位的设计进行重点审核。
- 内部会审:
-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内部会审,全面审查设计文件。
- 对会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提出整改意见。
- 确保内部会审的意见得到及时落实和整改。
- 设计团队自查:
-
外部审核
- 审图机构审核:
- 按照审图机构的要求提交完整的设计文件,积极配合审图工作。
- 认真对待审图机构提出的审查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和回复。
- 与审图机构保持沟通,确保设计文件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 消防审核:
- 了解消防审核的要求和流程,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 确保建筑的结构设计满足消防疏散、防火分区等要求。
- 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
- 审图机构审核:
-
优化设计
- 结构优化:
- 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对不合理的构件布置进行调整优化。
- 优化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降低材料用量,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 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 成本优化:
- 与造价工程师合作,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
- 在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材料和施工方案。
- 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因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 绿色建筑优化:
- 结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优化。
- 考虑建筑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如采用可再生材料、优化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等。
- 配合其他专业进行绿色建筑认证工作。
- 结构优化:
五、施工配合阶段
-
技术交底
- 设计交底:
- 向施工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设计要点和施工注意事项。
- 解答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确保施工单位准确理解设计要求。
- 强调结构的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的施工要求。
- 图纸会审:
- 参加施工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
- 检查施工单位对图纸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 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 设计交底:
-
现场服务
-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 及时处理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和技术问题。
- 对施工现场出现的与设计不符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出解决方案。
- 参与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现场检查与验收:
-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参加基础验收、主体结构验收等重要节点的验收工作,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
竣工图编制
- 竣工图绘制:
-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绘制竣工图,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状况。
- 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进行整理和标注,确保竣工图与实际工程一致。
- 竣工图的绘制要规范、清晰,便于存档和查阅。
- 竣工图审核:
- 对竣工图进行审核,确保竣工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审核竣工图,确保各方对竣工图无异议。
- 提交审核后的竣工图给建设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存档。
- 竣工图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