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论文
  3. 内容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哪些要点?

一、合理的结构布置


  1. 平面规则性
    • 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避免出现凹角、狭长形、L 形、T 形等不规则形状。这样可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使结构受力更加均匀。
    • 质量和刚度分布应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质量或刚度突变的情况。例如,避免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置较重的设备或在某一区域设置过多的剪力墙。
  2. 竖向规则性
    • 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出现过大的外挑和内收。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
    • 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出现刚度突变。


二、确定合适的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确定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决定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和构造措施。


三、计算地震作用


  1.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对于高度较高、不规则或特别重要的框架结构,可能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 考虑多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对于高层建筑或处于高烈度地区的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可能不可忽视。
  2. 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 对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包括考虑扭转效应、重力二阶效应等。调整后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强度和变形限值。


四、构件设计


  1. 框架梁
    • 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梁的宽度不宜小于 200mm,高度不宜小于 400mm。
    • 梁的配筋应满足抗震要求,包括梁端箍筋加密、纵筋锚固等。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和箍筋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以提高梁的抗剪能力和延性。
    • 梁的纵向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以避免梁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
  2. 框架柱
    • 柱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柱的边长不宜小于 300mm,轴压比不宜大于规范限值。
    • 柱的配筋应满足抗震要求,包括柱端箍筋加密、纵筋锚固等。柱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和箍筋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以提高柱的抗剪能力和延性。
    • 柱的纵向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4mm。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以保证柱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 节点设计
    •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应进行专门的节点设计。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传递梁、柱之间的内力。
    • 节点核心区应配置足够的箍筋,以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处的锚固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钢筋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构造措施


  1.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
    • 填充墙应与框架有可靠的连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与框架脱离或倒塌。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可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间距和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 填充墙的顶部与梁底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并用柔性材料填充,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对框架梁产生过大的压力。
  2. 楼梯间的设计
    • 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应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楼梯间的框架柱和梁应加强配筋,楼梯段应与框架有可靠的连接。
    • 楼梯间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等加强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
  3. 加强薄弱部位
    • 对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如角柱、短柱、底层柱等,应进行加强设计。角柱的配筋应比中柱适当增加,短柱应采取箍筋全高加密等措施,底层柱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率。


总之,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布置、抗震等级、地震作用计算、构件设计和构造措施等方面,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哪些要点?
https://m.gc5.com/jggc/lilun/1045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