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节能论文
  3. 内容

浅析地区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山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何从山西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高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发展
1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
近年来,山西省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较为突出。2008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重为7.2∶59.2∶33.6,第二产业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2.7,第三产业则下降了10.2。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比重偏低,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业、黑色金属业、有色金属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等七大重点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 559.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29%。历史形成的山西省现实产业结构,要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改变,难度相当大。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地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要改变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和第三产业。抓好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和改革。推进强制淘汰制度,限制高能耗、高能源、高污染行业。加强企业碳排放管理,提高碳排放准入门槛,积极推进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2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煤炭产业,支柱产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
从能源生产结构看,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过度依赖煤炭日趋严重。2008年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占到99.71%,而其他清洁型能源比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山西不产原油、地热、核电等清洁能源,水电、天然气等占能源资源比重较低。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已经并将继续加重环境和运输的压力。与此同时,山西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产值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80%。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煤炭产业。
高耗能的产业结构、GDP能耗水平高、初级能源为主的品种构成,是山西能源结构的显著特征。200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2.95 t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倍,主要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对本省经济增长产生有效拉动,但同时又使山西面临着高耗能经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全省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仍在加剧,高耗能产品的增势依然强劲。2008年在规模上工业中,煤炭、化工、焦炭、建材、冶金、电力六大支柱产业能耗总量为12 606.67万t标准煤(当量值),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为97.5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3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需求旺盛,难以迅速转变
能源消费加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t煤当量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t煤当量,年均增长9.7%。据相关预测,能源消费在短期内将延续加速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t标准煤以上。“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当前,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同时,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CO2的较高排放强度,山西省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4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奖罚措施,政府在财政方面,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的管理及污染减排监管。鼓励推广节能省地的环保型建筑,落实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和行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高碳消耗量和排放的企业征收气候变化税。加强对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政策,机制不但要不断完善,还要不断创新。
不断推进低碳经济立法,探索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和立法的模式,也在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条款,逐步地建立山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规划体系。
5技术改造尚需逐步进行
山西省重型化产业结构,使企业的一些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资金技术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期间不易废弃,如炼焦、电力等行业。山西工业企业一方面形成了对煤焦产业的深度依赖;另一方面,矿业经济由于其前期投入大、设备专用性和产品的“中间性”,如果企业要转型,必将承受巨大的转移成本,所以产业退出、转型难度较大。因此,在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如何避免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的束缚,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挑战,山西省必须认真规划投资类型,鼓励和促进技术革新。
6节能及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滞后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山西省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统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引进技术年需资金250亿美元(以2006年的GDP计算)。这种高投入、高成本,像中国经济尚不算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7低碳经济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
企业往往只重视利润的最大化,没有把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的意识强化起来。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
在世界各国政府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形势下,山西省应把“低碳”理念带入山西传统的煤、焦、冶、电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途径和措施。依托高新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层气、煤制油、煤化工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强化经济发展支撑。山西还要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利用山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抓好现代金融、保险、物流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低碳绿色新型能源基地。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析地区低碳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https://m.gc5.com/jngc/jnlw/1024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