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节能论文
  3. 内容

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要点探索

 摘要: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一个能源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而我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起步较晚,技术也不成熟;造成了很多的高耗能建筑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本文从我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现状出发,研究其设计要点,以指导现代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要点

节能环保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即建筑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基础上而设计建造的建筑[1]。目前,我国能源产量与需求量相比缺口仍然很大,其中建筑行业在我国能耗中占社会总能耗的1/3以上,现代建筑采用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对能源紧缺的现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1我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现状

中国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发达国家也较慢,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才在城市建设中意识并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在其设计理念与施工工艺上落后了西方国家很多。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首个标准可以追溯到1986年公布的《民用节能设计标准》中关于采暖居住建筑的部分,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帷幕。在2005年的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首次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具有综合性的国家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

2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1)因地制宜:节能环保建筑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而不应该盲目模仿照搬已经实践的设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地形与地质结构的不同,其气候也存在差异。那么,由于不同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限制,其建筑设计在布局、高度、面积等方面都会大相径庭;同时,结合气候与其他环境因素,节能环保建筑在设计时应当最大限度得节约用地,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被动式制冷和集热,从而减少采光、空调、通风、供暖等带来的污染。(2)以人为主:节能环保建筑需要确保使用者的身心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材上应选择那些无毒、低污染的原材料。在建筑结构上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保证室内达到良好效果的通风,通过在建筑设计时合理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气流,以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并且提升节能的效果。其中,建筑的朝向是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一大要点,设计最佳的建筑朝向,在建筑选址过程中,即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容积率而对建筑日照情况产生的影响,这样能最大限度得利用阳光的自然能,减少日光辐射作用,实现建筑物对环境的积极影响。(3)降低能耗:在节能环保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材料是保证建造过程正常进行的载体,也是产生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降能工作,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开展施工工作。在设计时选择一些污染较小,能耗较低的建筑材料,虽然某些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也应该对能耗进行计算,以实现整体上能耗的降低。(4)合理利用资源:在节能环保建筑施工中,可以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在原有建筑物的拆除中,可以对混凝土的预制构件、钢材、板材、保温材料等进行回收,并经过合理的二次加工与改造,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建筑材料的再次利用。其中,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注意材料本身的健康性、高效性、节能性与经济性。现在很多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热降噪材料等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在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水降噪的情况下,其健康性与性价比更高,适合节能环保建筑使用。

3结语

节能环保建筑是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发展起步较晚,但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相关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标准,并且处于大力推广阶段[3]。节能环保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进行整体节能设计,还要进行单体节能设计,甚至对材料进行节能设计等,应当积极借鉴国外节能建筑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严格履行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有关标准,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采用,从各个方面促进节能环保建筑的设计及施工,真正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伍永利.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78~79.

[2]张佳丽.对建筑节能设计要点的研究[J].建筑知识,2015(12):56~57.

[3]魏群.简析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及其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09):59~6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要点探索
https://m.gc5.com/jngc/jnlw/1035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