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论文
  3. 内容

论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简介: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统一.校园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关键字:文化内涵,大学校园广场,环境设计

  按建筑功能划分,广义的校园分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和运动区、教工生活区、行政及后勤管理区(它分散于校园各处)、科技园区等5个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决定着校园建筑规划,20世纪80年代,学校建筑以系馆为单元来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已不适应新的校园现状,以“学院”和“学科群”为单元规划建筑群,已成为当今教学区建设的首要决策原则。大学校园中心广场是校园规划中的核心空间,没有广场就如同住宅没有客厅,宾馆没有大堂,整体会失去向心焦点.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文明在进步尺度上的外化,而大学校园文化广场便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校园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规划到局部的组团,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校园设计的内容,如校园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注重校园整体性环境,优化校园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校园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校园文化广场在校园中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校园的性质、规模、与规划构思。

一.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

  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周围环境等实体限定了广场的空间,共同构成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首先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其文化内涵的设计,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各自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应当深刻挖掘。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校园,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的环境,体现出校园的个性和文化。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师只有把每一个构件当作音符依其特点巧妙的结合,才能奏出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清华大学校园里礼堂区一直被认为是校园的中心,清华学堂、大礼堂、科学馆、新建艺术教学楼、二校门等欧美古典建筑共同形成礼堂前广场.在广场空间的西边有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被焚烧后留下的近春园、工字亭、水木清华、古月堂;广场东边是清华学堂和艺术教学楼组成的博物美术校史教学区;礼堂前和大草坪四周地面铺砌花岗岩,广场绿地正南边一块造型别致的大理石上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深红大字.整个广场精辟地反映和记载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文脉和校训,成为学子们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学习的理想场所。学者们认为“建筑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其高境界是在实用、漂亮的基础上造成一种氛围,强调设计的内在精神对人的影响.清华的校园建筑正是这样:或雄伟庄重,显示坚忍不拔;或朴素无华,显示务实求是;或简洁典雅,显示活泼大方;体现出学院式建筑应有的风格,正是这种建筑风格和环境,陶冶了几代清华学子。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人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类似校园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雕塑形象的含义。

二.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校园广场既是文化空间亦是使用空间,其实用性表现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和来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等各项活动。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等等,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另外,“夜生活”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大学生节假日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校园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三.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统一

  1.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协调统一

  校园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人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是清华规划建设的成功典范:1919年,1930年,1991年分三期建成的图书馆,总面积27940平方米,是墨菲—杨廷宝—关肇邺三位建筑大师的共同杰作;在位置和高度选择上,它尊重大礼堂区和一、二期老馆的中心地位,甘居偏位和次高;但却一箭双雕,形成了图书馆区和西大操场区两个环境空间;在建筑形式上,和旧馆建筑在呼应中有变化,采用欧美建筑形式与礼堂区广场风格统一的同时,不沿袭欧美建筑“一览无余”而吸收中国传统的几进几出、院中有院;选择传统建材“粗粮细作”的同时,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铝合金大玻璃门窗采光、共享大厅天窗采光通风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确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视距与楼高的比值介于1.5--2.5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

  活动的舒适度。

  3.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

  校园文化广场的人流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两点:区域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区域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各区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②校园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车行道、步行道、校园内公共车等,并在线路安排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自行车、汽车停车场等。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四.校园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人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山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本文提到的清华校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大礼堂区为中心共8个环境空间,每个区的广场空间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山水花木衬托着各式建筑是风景秀丽的清华园的特色,形成了优美安静宜人的育人环境.清华园原本是皇家园林,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把建筑和山水自然巧妙地结合,没有环境对建筑的烘托任何建筑都将黯然失色,也是一条规律.校园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他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天津大学校园的北洋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激光音乐喷泉,柏树、荷花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广场西面敬业湖大面积水域的衬托使求实亭、北洋碑、太雷像熠熠生辉,勾画出一幅人杰地灵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激情和享受.新建成的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为引人优美的洪水自然景观,中心广场朝西向湖面打开,以跌落式的人工水体与湖面相连,

  并将校园最重要的建筑—图书馆布置于此,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有具像的和抽象的,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如纯装饰性的、宗教性的、纯艺术的具像雕塑。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抽象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人生活气息.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他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来烘托绿色环境。

  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

  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校园的内在联系,使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在校园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组团区相关联,使校园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圆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校园的内在联系,使得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以时间长轴来衡量校园,其校园设计中的各元素总是处于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积累中,任何一种场所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都是一种“制约中的再创作”.要设计校园整体性环境,就要具备整体性思维,就要求设计师能将设计的场所环境纳入校园一定的区段、区域,乃至整个校园的整体性环境中,并通过运用轴线组织的方式,将它们相联系,并根据此场所与环境在校园整体性环境的重要性,来决定突出处理还是协调其他环境.这方面国内高校不乏成功的例子: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布局形式为中心广场式,教学主楼、图书馆、礼堂围合着广场、草地与水池,形成校园的向心空间,各单体建筑均以纵轴线对称布置,产生出一种严谨、主次分明、端庄严肃的效果.旧清华校园建设发展形成的“十”字形主干道路、早期建筑、河流山丘等为校园的主要功能区—教学科研区提供了自然边界.历来清华的校园中心只有一“大礼堂区”,20世纪60年代又建成另一个即“主楼区”,90年代初(拆三院北院)建成“图书馆区”;以此三点为拐点形成两个连接的“L"形,把教学科研区连成一片;由西向东再向南、再向东再向南,使整个教学科研区形成了医学院区、理学院区、西大操场区、图书馆区、大礼堂区、南北主干道北段两侧区、主楼区、主楼南新教学区等8个环境空间且现在已形成三四个中心区。

  综合上述,校园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校园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校园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说明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校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校园设计正是通过对校园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校园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校园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沈福煦建筑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95一96

  【2】唐弈论文化广场设计【J】中外建筑,2000,3(2):21 -24.

  【3】苗日新 清华园九十年变迁【EB/OL1】.

  【4】《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3)【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93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论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https://m.gc5.com/jzgc/jcll/1012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