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论文
  3. 内容

漫话玻璃幕墙

  虚的窗,实的墙。千百年来,建筑师们就在这“虚”“实”对比中作文章,只是窗面积日渐增大着。从这个角度,柯布西埃说:“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就是为窗子而斗争的历史”。

  然而,米斯没有循着历史的脚印走,在1919—22年间,提出了将窗和墙合二而一的,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方案。他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以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它映现出周围景色,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个玻璃幕墙的设想,成为他的名言“少即是多”的最贴切的注脚。

  由于摩天楼建筑是本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本无历史形成的形式所必须遵循,造出各种独特的形式,倒也不觉得奇怪。困难的是低层建筑中采用玻璃幕墙,与千百年来的传统风格究竟应该有何种关系?完全置历史形成的传统于不顾,似乎颇难被群众接受。例如1968-73年,由奥特尔事务所设计的北卡罗纳州的蓝十字与蓝盾牌总部就是一例。1971-76年,由格仑事务的设计的加利福尼亚西好莱坞设计中心,设计者着意使其体型与历史原有风格相呼应,做出类似出檐的造型,使人又感到有失玻璃幕墙应有的简洁的特色,画蛇添足。总之,这方面的困难是较多的。

  即使对摩天大楼,造出如此众多的型体,持异议者也大有人在,对镜面玻璃这种轻飘得恍然若失的效果,也并非有口皆碑。有的人评论说:“人们一直在探索这类建筑,七十年代中期,大型公共建筑名誉扫地,以至要乞求别人来为自己辩解,如周围已有建筑,自己最好隐没不见……”“这种镜面玻璃建筑闪闪发光,洁净透明,似乎比阳光还轻,建筑外表因反射角度不同而变化,但室内如何,谁都可以瞎猜。它是包装,是广告,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戏剧。这种建筑不具有希腊式银行般的永恒面貌,但却都很显眼……”还有的评论认为,目前建造的大量的玻璃幕墙建筑,是一种可以对付任何功能,可以建在任何国度,不辩层数,没有尽度的印章式建筑,廉价的米斯(因为正牌的米斯是建筑艺术)。这些问题的争论,不是一下子能得出结论的,还是留待读者与实践去评判吧。

  参考文献

  [1]Arthur Drexles, Transformation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1979

  [2]Henry Lefer, High-performanceGlass.Through a Glass,《进步建筑》1976年6月号49-59页

  [3]Jane Holtz Kay, Vove and Hare for Trouble-plagued Tower,《进步建筑》1980年12月号28页

  [4]News Report,fohn Hancock Sues for Glass Damages,《进步建筑》1975年10月号40页

  [5]童jun,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出版社,北京,198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漫话玻璃幕墙
https://m.gc5.com/jzgc/jcll/1012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