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论文
  3. 内容

大跨度悬索桥落梁法成桥施工技术研究

1前言

悬索桥由于其自身的美观和经济性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的自锚式悬索桥由于不需要建设巨大的锚锭,且其桥型优美在大跨城市桥梁建设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2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流程

大跨度桥梁的分段施工时都要经历一个结构体系的转换过程,体系转换过程前后两个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均不相同,但最终将转化成永久的结构体系-成桥状态[1]。
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其上部结构的施工顺序为:先采用顶推、分段预制吊装或支架现浇方法施工悬索桥的加劲梁,在主塔及加劲梁均施工完成后进行主缆的安装,然后进行吊索安装,最终完成全桥的体系转换。自锚式悬索桥的体系转换过程,通常采用张拉吊索法来完成[2-3]。张拉吊索法通过在安装吊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吊索的连接长度从而使加劲梁的恒载作用逐渐转移由主缆承受,通常张拉吊索法需分三级进行,且需对每根吊杆进行张拉调整,因此施工作业周期长,对于施工机具的占用多,且施工费用较高。落梁法则依靠进行加劲梁施工的临时墩先顶升加劲梁,然后无应力安装所有吊索,最后一次落梁形成体系。显然,落梁法与张拉吊索法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机具占用少,施工费用低的优点。
本文结合长沙市三汊矶大桥的施工情况,对一次落梁法成桥的施工技术中需要进行控制的施工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落梁法进行体系转换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3三汊矶大桥落梁法施工情况

3.1 三汊矶大桥工程简介
三汊矶湘江大桥是湖南省长沙市二环线上跨越湘江的重点工程。该桥的主跨为五孔的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其总体布置示意见图1;主孔跨径328m,两边孔132m,两次边孔70m。成桥状态矢跨比:中跨为1/5,边跨为1/10.6。加劲梁型式为单箱五室扁平闭口钢箱梁,采用Q345d钢。全桥箱梁分标准梁段、索塔附近区段、主锚锚固段及压重节段。吊索与主缆连接方式为上下销接式,吊索在钢箱梁上的锚固采用通过锚拉板的销接连接。显然,吊索的这种连接方式最为简单,但无法进行吊索的张拉施工,因此无法应用张拉吊索法进行体系转换。

3.2 三汊矶大桥临时墩跨径布置
在三汊矶大桥施工期间,为了满足湘江的通航要求,结合考虑标准钢箱梁的重量(约200t),对钢箱加劲梁采用多点连续顶推方法使其到位,考虑到顶推钢箱梁施工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全桥设置了6个临时墩(编号依次为LSD1~LSD6),其跨径布置见图1。根据滑道布置情况,横桥向设置了2个单独的临时墩,其中心距为22.8m。每个临时墩采用4根Φ1.5m钻孔桩作为基础,再用4根Φ1200×12mm钢管接长至设计标高,4根钢桩之间通过型钢、节点板连接成整体共同受力。为了进行加劲钢箱梁的起顶,在钢桩顶先设置横桥向分配梁,然后分配梁顶设置纵向滑道梁,分配梁及滑道梁均采用钢板焊接制作。在滑道梁两侧设置起顶牛腿,以便在钢箱梁被顶推就位后,可起顶较大高度来安装吊杆。

3.3 三汊矶大桥的落梁法施工简介
对于三汊矶大桥,待全部钢箱梁按照成桥线型标高顶推施工就位后,通过起顶中跨的LSD2-LSD5这4个临时墩顶上事先设置好的顶推滑道,根据空缆与成桥主缆线形的变化情况,将加劲钢箱梁沿竖向起顶一定的高度,使得吊索能在无应力状态下安装就位,待全部吊索安装完成后,逐步落梁至各梁段的成桥设计标高,使主缆和吊杆共同承受原本由4个临时墩承受的钢箱梁荷载,以达到完成体系转换的目的。

4.3.3 顶升梁的可行性分析
对安全性的分析表明:采用顶升梁法吊杆安装形成体系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①起顶前要对临时墩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认真校核;②起顶施工中千斤顶起落梁时尽量沿桥纵向,使4个临时墩同步均匀进行以确保安全。

5结语

自锚式悬索桥需先行完成加劲梁的施工,因此可以采用落梁法完成体现转换。而落梁法进行体系转换的施工方法的核心是确定适合的加劲梁顶升量以及确定安全的顶升分级施工流程。在本问中,结合三汊矶大桥落梁法施工操作,介绍了顶升加劲梁而后落梁完成体系转换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介绍了确定顶升分级数和每级顶升量值,对每级顶升量下的各个临时墩和钢箱梁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的施工安全分析技术方法。对于采用落梁法进行体系转换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耀君.分段桥梁施工分析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严国敏.韩国的永宗悬索桥[J].国外公路,1998,18(6):16~18.
[3] 张元凯,肖汝诚, 金成棣.自锚式悬索桥的概念设计[J].公路,2002,(11):46~4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大跨度悬索桥落梁法成桥施工技术研究
https://m.gc5.com/jzgc/jcll/1012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