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论文
  3. 内容

关于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裂缝的产生和治理

摘要:当前裂缝已经成为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本文分析了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就治理措施进行概述。 

关键词:房屋;裂缝;原因;治理 
  一、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裂缝的产生 
  (一)房屋主体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 
  1、原材料 
  混凝土是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材料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跟其他材料相比,混凝土是用很多种形态很多的物质形成的复合体。而且经过搅拌、运输等导致混凝土的拌合物的离析、泌水等现象。其中形态和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所以混凝土的这种性质导致了它内部的不连续性,有很多的小缝隙。所以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成型后它里面就已经伴随着产生了裂缝。 
  2、混凝土的配比 
  这主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高强砼的水灰比的取值上没有严格控制在0.24~0.38之间,而在普通砼的水灰比而言,也没有控制在最大到0.6。相反,在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根据力学分析,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结构浇注过程中,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常见的有: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发生前述的塑性收缩裂缝;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4、混凝土养护不当: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后期养护不够,使混凝土碳化加剧,造成碳化收缩。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 
  (二)房屋装修中裂缝的产生原因 
  1、基层过湿引起的裂缝。饰面抹灰时,往往习惯于随抹灰随浇水湿润基层,有时由于浇水过量或末经晾干,在基层有浮水的情况下就急于抹面,容易产生流坠开裂。在雨季施工时,基层含水饱和,面层及易滑动,也容易出现裂缝。 
  2、基层过干引起的裂缝。浇水不匀,局部干湿差别过大,面层也会因干缩不匀而产生裂缝;抹砂浆前,基层没有用水充分湿润,使抹上去的砂浆水分被基层吸收,脱水过快而出现干缩裂缝,造成空鼓,埋下渗漏的隐患。 
  3、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饰面裂缝:(1)砌体墙面、混凝土墙面等基层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没有清除干净,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没有进行“毛化处理”,使打底砂浆与基层粘结力差;(2)在干粘石、水刷石施工时,有时由于拍打过分出现翻浆或面层流动滑动而产生裂缝;(3)当基层偏差较大时,若局部一次抹灰太厚,面层也会出现裂缝;(4)当面层砂浆收水后,在失去塑性的情况下,再用力搓抹或纠偏,容易造成面层整体移动而脱离基层;(5)施工人员图方便,外脚手眼堵塞不密实;窗框顶的外墙不留滴水线;外墙抹灰分格缝不标准;(6)阳角结合处,由于抹灰时间间隔过长、操作方法不当,封口结合不好等原因引起的裂缝;(7)基层打底砂浆过厚的原因。由于主体结构施工中垂直度控制不准,造成部分外墙打底砂浆过厚,施工中没有分层完成,而是一次完成,打底砂浆的自重量超出了与基层的粘结力而与基层分离,因此形成了裂缝,给雨水提供了容身之所。 
  二、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裂缝的治理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在可能情况下对结构构件裂缝进行相应处理,这是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裂缝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和填充法。 
  1、表面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裂缝宽度<0.2mm,且深度较浅的细微裂缝,主要用来提高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填充材料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仅仅是对裂缝表面进行闭合处理,其修复要点为:凿开表面,露出结构面,用钢丝刷清洁表面污物;用清水充分清洗并干燥;用弹性涂膜放水材料或聚合物灰浆等填充裂缝表面,注意涂抹均匀;待第一遍涂抹层半干燥后,再涂抹第二遍,干燥固化后即可。 
  2、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是将环氧树脂或其它低粘结度粘结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注入裂缝内部的修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2~0.5mm之间的情况,其施工工艺大致可分为:裂缝基层处理→确定注入口,埋设灌浆嘴→封闭裂缝,试漏→压力灌浆→封口→清理表面。 
  3、填充法 
  填充法是沿裂缝处凿开混凝土,在该处填充修补材料的裂缝修复方法。其适用于裂缝宽度>0.5mm的情况。这种方法在施工时,如凿开后发现钢筋已锈蚀,应先将钢筋除锈并作防锈处理后再作填充。对于住宅工程中常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斜角裂缝,当裂缝贯穿板厚时,其修复方法可采取凿槽嵌补法。其方法为:先沿裂缝凿一条深40~60mm,上口宽40~60mm的V形槽,槽内先用素水泥浆打底,再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剩余部分用环氧胶泥填充压实,表面用1:1微膨胀水泥砂浆(掺5﹪放水粉)抹平压实。 
  在构件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构件的承载能力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顾名思义,是采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裂性等。根据构件受力特点和加固目的、构件几何尺寸等可设计为单侧、双侧或三侧加固,或四面包套的加固。这种加固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优点是工艺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加固一般梁、板、柱、基础、屋架等,缺点是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截面增大对结构外观及房屋净空也有一定影响,并能增加结构自重。 
  2、外包钢加固法 
  所谓外包钢加固,就是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或两面包以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它的优点是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不多,但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可有较大幅度提高。对于方形或矩形柱。大多在四角包角钢,并在横向用缀板连成整体,对于圆柱、烟囱等圆形构件多用扁钢加套箍的办法。但这种方法用钢量较大,加固维修费用较高。 
  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指采用预应力筋对建筑物的梁、板、柱和桁架进行加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而且可在基本不增加粱、板、柱截面高度和不影响结构使用空间的条件下,提高梁、板、柱的抗弯、抗剪、抗压承载力和改善其在使用阶段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预应力所产生的负弯短抵消了一部分荷载弯矩,致使弯矩减小,裂缝宽度缩小甚至完全闭合。预应力加固是一种加固效果好而且费用低的加固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缺点是增加了施加预应力的工序和设备。 
  结束语 
  由于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存在一些问题,房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裂缝。从施工角度来对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治理,一方面需要我们明白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方式,从而实现房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 
  [2]郭林昌.刍议引起房屋裂缝成因及处理裂缝的施工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3]韩克亮.浅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混凝土,2005,(5). 
  [3]颜世平.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建筑工程,2008(7). 
  [4]马强,王勇,张艳波.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探讨[J].混凝土,2012(1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关于房屋主体施工与装修中裂缝的产生和治理
https://m.gc5.com/jzgc/jcll/1032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