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论文
  3. 内容

高层建筑转换板施工技术探究

摘 要:文章以一大型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工程概况的基础上,从转换板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和转换板混凝土工程施工两部分对高层建筑转换板施工技术进行实例探究,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板;模板支撑工程;混凝土工程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一集购物、酒店、办公、娱乐、住宅等各层次和多文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商业中心。地下室总面积为9973.78m2,住宅地下室有一层,整板基础厚度为1.6m,地下一层层高5.0m,而商办及宾馆地下室有两层,底板厚度为0.5m。住宅楼为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部分楼层采用转换层形式,地下室部分剪力墙为一级抗震等级,框架为二级抗震等级。
  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上部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本工程的住宅楼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秒。住宅部分风荷载标准值0.4kN/m2。雪荷载标准值0.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工程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自下而上依次采用C50、C40、C30;粱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转换厚板及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其上的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内墙采用:轻质砌块,容重:≤6KN/m2,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
  工程结构计算时地下室项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
  工程住宅楼共有四栋,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工程住宅楼为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部分楼层采用转换层形式。大楼地上32层,建筑占地面积37234m2,总建筑面积270664.78 m2。主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其地上部分分为4栋高层住宅楼,其中每栋楼在9.950m处设有l.6m厚的转换板,属大体积砼,此处的模板支撑方法及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
  2 转换板(9.95m处)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1 模板及支撑选型
  转换板厚度为1.6m,选用普通18mm厚九层板做为转换板的底模及侧模。底模板背枋采用100mm×150mm厚木枋,间距250mm,侧模为18厚九层板,用50mm×100mm木枋,问距200mm,两侧用Φ48mm×3.5m钢管@400夹紧。转换板位于9.950m标高处,采用了普通钢管分层卸载的方法作为转换板的模板支撑系统,即9.950m~4.950m之间采用20b工字钢,间距为1.0m×1.0m,水平与横杆焊接牢固,4.950m~-5.000m之间采用普通钢管分层卸载的方法作为转换板的模板支撑系统钢管立杆间距为1.0m×l. 0m,横杆步距1.0m,每4m设置一道剪力撑。转换板的支撑通过横杆与满堂脚手架相连,底部设置扫地杆。该支撑系统拼拆迅速省力,而且结构简单,受力稳定可靠,完全避免了螺栓作业,使用安全、方便和经济。该支撑系统在该工程转换板施工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板的跨度大于4 0m,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起拱3‰。模板拼缝处用双面的海面胶粘贴密实。基于安全因素考虑,转换板下-1F~2F支撑在转换板混凝士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l00%时均未拆除。
  2.2 支撑的构造措施
  2.2.1 工字钢支撑措施
  ①工字钢水平横杆与竖向立杆之间焊接牢固,焊缝饱满,水平工字钢放置平稳,水平工字钢之间用钢管焊接牢固,形成一个整体。②竖向工字钢之间间距均匀,与满堂脚手架横杆连成整体,钢管与工字钢之间焊接成整体。扫地杆与工字钢底部焊接形成整体,保证工字钢的整体稳定性。
  2.2.2 立柱构造措施
  ①接头采用对接扣件对接。②立柱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均不在同一步距内,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步距的1/3。③脚手架底座上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轩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2.2.3水平杆构造措施
  ①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固定在立柱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纵向水平杆与立柱的连接采用双扣件固定,以防滑脱。
  ②纵向永平杆一般采用对接扣件开口向上连接。相邻纵岛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搭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距设置不少予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③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2.3 模板支撑的受力分析
  转换板支撑的受力分析图如下所示。
  2.4 模板支撑的承载力验算
  由于转换板的样式较多,故选用有代表性的一块板(2号楼的(2-1))~(2-32),(2-A)~(2-C))进行验算。由于板跨数较多,为了简化计算,仅取其中一跨进行计算。
  ①9.950m~4.950m之间。
  初选参数:立杆间距L=1.0×1.0m,搭设高度H=3.05m
  工字钢截面特性:A=3950mm2,W=250×l000mm3;模板:18厚九层板;
  木材抗弯设计值fm=17N/mm2,弹性模量E=10×1000N/mm2
  ②在4.950m~-5.000m之间。
  初选参数:立杆间距L=1×lm,步距h=1.0m,搭设高度H=4.85m
  钢管截面特性:A=489mm2,W=5.08×1000mm3,I=12.19×10000,i=15.8mm
  Q235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0.205kN/mm2,弹性模量E=2.06× l00000N/mm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高层建筑转换板施工技术探究
https://m.gc5.com/jzgc/jcll/1032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