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本文从混凝土材料的品质以及混凝土搅拌、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入手,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已成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部分。其材料本身具有高强度、可塑性和良好的抗震等性能。但混凝土材料的品质及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搅拌、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工程实际中应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加以严格控制。
1 混凝土的材料质量控制
1.1 水的质量要求
采用能饮用水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海水以及酸碱值超标的水不得使用,水源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pH值控制在6~7范围内。
1.2 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水泥前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水泥的品种。根据合格证检查其品种、级别、出厂日期、分类码放,加以标识,便于水泥的存放及使用。水泥进厂必须复验,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按强度等级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有氯化物含量的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3 骨料的质量控制
选用的粗、细骨料应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强度、抗冻、抗渗、化学成分、颗粒级配和杂物含量。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子、石子、颗粒级配合理、砂子粒径在05~15mm,石子粒径控制在10~30mm。骨料砂、石含杂物不得超过总量的2%。
1.4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国家现行标准和环境保护制度。钢筋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应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及进厂复试报告,氯化物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严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故施工现场应严格管理加以控制。
1.5 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是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要求,同时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其配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后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控制水灰比,严禁擅自更改。
2 混凝土搅拌输送质量控制
(1)检查骨料含水率测试报告,并相应调整材料用量,材料用量控制在允许偏差2%以内。
(2)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及运输时间。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用相应的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防止混凝土存放及运输产生分离或初凝。
(3)混凝土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进行取样试件,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水泥品种、凝结条件、温度、掺用外加剂的品种数量有直接关系。
3 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3.1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对上道工序的分项、分部工程必须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签发验收单及工作任务单后方能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经技术人员交底,明确振捣的深度、振捣的间距、振捣的方向、振捣的时间等控制。铺料层的厚度与振捣的设备性能、混凝土的黏稠度、骨料强度和温度有关。混凝土浇筑的作业面应搭设安全操作平台,来保证钢筋骨架的间距,排距以及保护层的有效尺寸,并做好施工记录。
3.2 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形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冷冻等因素影响出现不正常收缩、裂缝、起壳、破损等现象,混凝土在浇筑完毕终凝8~12小时(普通混凝土)后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面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重物、减少振动。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和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3.3 模板部分
模板的拆除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模板的周转率,拆除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对于承重模板及大型悬挑梁,板的模板工程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
3.4 混凝土施工缝及混凝土的后浇带
混凝土施工缝尽可能留置在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混凝土后浇带对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裂缝等有较大的作用,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处理方法等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并检查做好施工记录。
4 混凝土质量的验收控制
质量验收是混凝土施工的最终环节,虽然产品已经成形,但通过验收可以鉴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承载能力有无不良影响,并且通过验收。验收可以分成两个方面:①外观和几何尺寸;②内在质量,即实际强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外观质量也可以反映出内在质量的优劣。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有无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空洞、连接部位疏松,锚筋松动等严重缺陷,如有发生,应进行返工或采取加固措施。几何尺寸检查主要是通过实测实量,确定构件是否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下步施工的要求,并对该产品的质量等级予以评定。内在质量的验收最为重要,并具有否定权。主要通过检阅各种技术资料,如原材料化验单,施工记录,并在上述记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试压报告单,分别采取方差未知或非统计方法进行强度评定。验收合格后,才算完成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也就告一段落,可以将产品交付使用。混凝土是结构受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其施工质量是满足结构设计模型的重要前提,也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佳,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几点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
[2]张国友浅谈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和控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