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虽然是遵照有关规定施工的,但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本文分析了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保护层厚度问题及框架柱纵筋的搭接问题,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厚度;搭接
1概述
框架结构往往是由梁柱构成,但由于构件的截面往往比较小,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较低,它的受力特点也就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它的楼层越高,水平位移也就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到了很大的水平力,而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装配成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就不需要进行这些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通常是填充墙,它具有围护和分隔的作用,框架结构的最主要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最大的弱点是其抗震性能力差。多层和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而现浇施工的框架的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因此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操作规程了解甚少,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如果这些状况得不到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2梁柱节点箍筋施工
2.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在现实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也十分复杂,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从而导致柱子的箍筋绑扎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大部分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然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完成后,最后整体沉梁,这样就导致节点区箍筋无法绑扎,使梁柱节点区不管怎么样都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就给节点区质量留下了安全隐患。
2.2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采取的措施
有些施工单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办法,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的。依照规范的规定,为了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必须要封闭、末端必须要有弯钩。还有就是采取沉梁之前把柱箍筋绑扎好与梁一起下落的办法,但是箍筋与柱纵筋摩擦引起下落不平衡,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这样不仅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不能使得箍筋到位。这样做箍筋非但没有得到封闭绑扎,反而导致杂乱变形,间距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以上方法解决方法衍生出了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一、在钢筋下料加工时,可以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可以根据节点区箍筋的高度进行确定,箍筋开口处必须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好,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好就可以,最后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骨架。
二、在安装梁钢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然后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的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把它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在进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并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而且实施效果非常好,并且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3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不仅仅是为满足结构构件耐久性要求还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有影响。保护层厚度大小,会影响施工质量,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太大会导致构件表面容易开裂。因此多条规范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应小于或等于5mm。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的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但是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高层建筑过程中。由于柱箍筋直径都比较大,间距又比较密,肢数较多,因此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做到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导致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于进行安装模板。但这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主要是依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的精度。
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在穿越柱节点时,往往会导致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井字架梁节点也是有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是必需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必须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的底下穿过,若该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进行下料,面筋就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粱骨架受力非常不利,但是因为保护层厚度增大,而截面的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二是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根据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必须对保护层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项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止表面开裂。
4框架柱纵筋的搭接问题
按照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搭接的矩形,其异形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或者为了贪图方便,更倾向于使用搭接。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但是因该部位箍筋尺寸并未发生变化,致使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这个问题在柱截面较大时不太能看出来。但随着柱截面的减小就显得异常的突出。特别是异型柱往往柱宽仅有200mm.如果端部配备纵筋,减去钢筋保护层50mm,那么两根纵筋的净距离仅100mm。若采用搭接,则搭接处两根纵筋的净距就按照搭接1根考虑也就仅仅为75mm,若两根同时搭接那么就只剩下50mm。显然对柱有效截面削弱得太大了,导致钢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为柱的薄弱点。
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施工人员必须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至150mm,并且应该向外弯折1d,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时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且在弯折处增加构造焊,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没有增加过多的工作量。
结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这些优点,在工程施工实践中成为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万拥华.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常见问题[J].大陆桥视野,2011.
[2]司洪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日常问题浅议[J].科技信息,2009.
[3]陈家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剖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
[4],余留军.谈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几个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