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学是研究建筑业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建筑产品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研究建筑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筑业是工业发展的先行行业,随着工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相应产生和发展起来,“建筑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
产生背景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每一个企业的生产都有周密的计划,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却是无政府状态的。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筑经济学多限于微观角度,很少涉及部门,一般只是为了解决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才有条件把建筑行业的整体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构成部分来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加以研究,以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建筑业部门生产合理组织的规律性。它研究建筑业内部设计与施工、建设与安装、供应与需求以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结合的形式与方法。同时,还要研究生产关系。但有人认为,主要研究生产关系;也有人认为主要研究生产力。
研究内容
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经济学的性质、理论、方法,建筑业的宏观经济问题,建筑企业的经济问题,建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等。中国的建筑经济学已初步建立起学科基础,取得了一批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
建筑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建筑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对建筑事业发展的影响;
②建筑业生产力的组织,内部结构与各种施工比例关系;
③建筑业的投入与产出;
④建筑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同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⑤建筑业的经济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⑥国家有关建筑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令以及管理体制等上层建筑问题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建筑业发展的经济规律,改进管理,完善生产关系,以促进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建设业活动的经济效果。
主要特点
特点是该学科的应用性、系统性、预测性和计量性。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建设实际,而且比较广阔,对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建筑经济学与其它建筑学科比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综合性
建筑经济学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交叉科学,它既属于自然 科学范畴,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这一情况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在研究中,它既涉及建筑业中宏观与微观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近期与远期的经济效果问题,还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社会效益等,涉及因素很多。因此,它是综合性研究的学科。
应用性
建筑经济学的应用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研究过程必须密切结合我国国情和每个地区的特点,并考虑到建筑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位置,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正确,并可加以实施;
②建筑经济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揭示建筑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对技术路线做出评价,为建筑业的发展和制订技术政策提出理论根据。因此,在经济学科中,它更多地属于实用经济学。
③用于研究建筑经济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论证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各种资料来源于生产实践,是科学的、结合实际的。而所作出的理论判断,也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预测性
在研究建筑经济问题时,必须着眼于未来,因为对建筑生产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 ,在于提出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技术政策,选用正确的技术方案,这一切都必须以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出发。由于建筑经济学具有预测性这一特点,因此,可以尽量减免减少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计量性
当代建筑经济学已经由以论述说理的定性分析逐步进入以定量分析为主。在研究建筑经济活动时,除了要有足够的理论分析之外,还常常要进行定量计算,以减少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经济学与统计学、概率论、运筹学等有着密切联系。
系统性
在进行建筑经济研究时,首先要把建筑产业本身视为一个大系统,其中的各类问题视为子系统,因为这些研究对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系统分析的思想和能力,从事物的总体出发,认真研究分析各有关因素,通过系统综合实现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