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高速公路侯马-运城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 28m,最高行车 速度 120Km/h,平曲线最小半径 1750m,最小坡长 400m,最大纵坡 2.8%,设 计洪水频率为桥涵路基 100 年一遇。路面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 次为 1.19×107 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 23.1(1/100mm),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重 型标准)。 (三)地形、地质和地震 1. 地形、地貌:路线位于临汾盆地汾河西岸的黄土阶地上,西靠吕梁山 脉东南缘的西山,东临汾河,地形总趋势是西高东低,微有倾斜;北高南低, 稍有起伏,本区段地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分 3 个地貌单元:汾河漫 滩及Ⅰ级阶地、汾河Ⅱ级阶地、黄土丘陵区;第五合同段处于第三个地貌单 元—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 450~500m,沿线以黄土地貌为主,由于内外营 力的作用,本路段沟壑发育,沟深最深达 25mm;植被以小麦、苹果为主。 2. 工程地质:本段地层主要为 Q 3 黄土夹 2~3 层古土层,地下水位埋藏 较深。土含水率 4.65%~18.82%,该区主要地质问题是黄土湿陷性,湿陷等级 4 为Ⅰ~Ⅱ级非自重,湿陷厚度一般小于 10 m(从塬面或阶面以下),工程地质 条件为简单区。工程需对构造物地基进行处理,加强综合排水,以减少路基、 构造物的湿陷性影响。 3. 地震烈度:临汾盆地是一个强烈活动的断陷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 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强震区之一。根据国家地震 局 1990 年编制的《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所经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 为Ⅷ~Ⅶ度区。 (四)气象及水文 项目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冬期气候干燥寒冷,常发生大风降温;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现象发生; 春秋是过度季节,气温变化大,春末易发生干热风,春秋季易发生连续降雨, 常出现持续一周连阴 d 气。历年平均气温 11.5℃;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 -4.5℃,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26.0℃,极端气温最低为-22℃,最高 41.9℃;年平均降雨量 550mm;最大冻土深度 59cm。 (五)交通、动力、通讯及其他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铁路和公路运输处于主导地位。贯穿山西省南北的南同蒲 铁路、国道主干线 G108、G209、G309 以及太三线、大运线等省道、县乡公 路网形成的交通网络辐射整个区域,设备、材料运输便捷,交通条件良好。 项目所经区域村庄密集,水源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工程及生活用水 可就近利用沿线机井水源,即可满足需要。 沿线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分布密集,工程用电可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 就近接驳电力线路。由于工程用电的特殊性,各重要工点仍需自备一定数量 的发电设备,供紧急情况下使用。 路线所经区域均有一定规模的石油公司,可对项目实施提供丰富的动力 资源,可以满足施工机械的需要。另外,项目地处平微区,电讯网络覆盖率 5 高,通讯条件良好。 沿线可利用的筑路材料有块石、片石、碎石、中粗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材料目前开采能力有限,施工期间扩大规模后, 可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其他筑路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当地均有生产 和销售,其质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六)主要工程数量: 1. 路基和防护工程 路基土方:2156518m ;台背回填:16315m ;防护工程;护坡及护面 3 墙:23668m ;加筋挡土墙:1307m 。 2. 桥涵工程 跨线桥:3 座;通道:2 道 ;涵洞:14 道 。 3. 路面工程:22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