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违规 “挂证”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 》,目前不少省份都在网站转载了政策和执行措施。 福建查频繁注册,一年内注册超2次,需要出具证明。 浙江省查刷脸,一年刷脸超2次,需本人携带入库证书和证件去核实。而其他省份查合同、社保和工资单等。 各个单位开始自查,响应了住建部要求企业自查的时间8月-10月。而且排查处理阶段一直持续到(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看来这次的严格程度不言而喻。 许多人做项目都是用别人的证。还有一些是喝茶经理,而且茶,也不是那么好喝。真出事,喝茶的和真项目经理一起进去。 建议主要还是严厉处罚企业单位有效。 挂证的源头应该是中介和培训机构,从人员考证,帮单位注册,跟发证相关单位串通一气,整个行业吸血。一本证从人员、单位身上抽取费用大几千上万。 如果人员自己去面试找建筑公司上班,哪还有什么挂靠可言?! 查吧!好好查,建筑行业乌烟瘴气了多少年了,希望这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连人员都配不齐的垃圾企业,就应该让其倒闭! 这样以后外行人考证的将大幅减少,坑人忽悠的中介和考证教培机构也将大批倒闭。真要有心查,真要动真格。把投诉电话公布一下,多的是人举报。 工程证书都给外行宝妈们搞的乌烟瘴气!一定不能放过这些只想着挂靠换钱补贴家用,没点真专业技能的老鼠屎! 最近网络流传一张图片,据传北京市住建委已经开始跟疑是挂证人员发短信了。图片真假有待考究,仅供参考。 归根结底还是考证、挂证的人太多。如果全国一个系统,项目经理每天刷考勤、合同、工资发放和社保。如果有人只想喝茶,而且愿意踩缝纫机,那就随意。建议比对个人所得税,工资收入等,出入所属工程项目门禁系统等。大数据时代,光查社保是不够的。 有的情况下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想挂,好多在公司考的证,然后辞职了,公司就是不给你注销出来,个人是被动的,没有哪个单位给自动退回来的,都想白嫖。 我以前在施工单位上班时,有好几种证书,但从不去工地,只有上面来人检查,才派去工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这工程的施工员或安全员或质量员等等。 我离开公司好几年了,有一次偶然发现我还是某工程的安全负责人,搞笑不?错在哪里?监管部门不知道吗? 想彻底解决“挂证”唯一可行办法是保证证书人员全职,将所有“只见证书,不见人”的证书清理出建筑工程行业,才能使问题最终结论。 查社保可以辞职,社保随证书上班,人在外可以隐形兼职。查公积金可以不交公积金,挂证主力人群在私企,私企有几个交公积金?查工资流水,可以留银行卡月月有最低工资发放;所谓手段和办法,早就有应对之法。 一而再,再而三,查来查去,总是野火烧不尽。是我们没有制定措施人吗?企业资质新政已酝酿几年,是有成效不? 为了缩短流程,“放管服”初衷挺好,出台承诺制,又是严格审核,那些通告中的虚假材料,何以漏审。 想彻底解决挂证难题任重道远。 住建部新政剑指挂证乱象,工程建设领域迎诚信重塑 撤销注册:对于违规挂证的个人,住建部会撤销其职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 市场禁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违规个人或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包括投标和承接新的工程项目。 公开曝光:将违规行为通过媒体或行业公告进行公开,以示警示。 信用记录: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影响其在行业内的信誉。 罚款:对违规个人或企业处以一定数额的经济罚款。 资质降级或暂停:对企业的资质进行降级或在一定期限内暂停其资质证书的使用。 限制职业资格:对违规个人,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获取或更新其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法律责任:如果违规行为构成违法,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业禁入:在严重的情况下,违规个人可能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内或永久进入工程建设行业。 影响职称评定:违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职称评定和晋升。 社会保险处理:对于违规挂证行为涉及社会保险问题的,可能会要求补缴或处理相关社会保险问题。 大数据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控职业资格注册与实际工作情况,提高查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