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住建(和交通)局,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各建设(代建)、施工、监理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厦门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建设数字化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智慧化工地应用,有效指导施工现场测量机器人应用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我局组织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市智能建造产业协会、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了《厦门市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建设指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1.1 为落实《厦门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建设数字化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智慧化工地应用,有效指导施工现场测量机器人应用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特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适用于厦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使用、维护等。 1.3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吊装、使用、检测、维护等除应符合本指引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安全管理应执行常规机器人相关标准规定,及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相关全国性协会团体标准中与本指引无冲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3)《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GB 11291.1) (5)《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 (10)《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GB/T 12644) (11)《建筑机器人安全规范》(GB/T 38124) (12)《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 12642) (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GB/T 12643) (14)《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226.1)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17)《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18)《工业机器人验收规则》(JB/T 8896) (19)《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整平机》(JG/T 5088) 3.1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一种集成了高精度导航、智能控制、远程监控和自动化作业技术的建筑机器人,能够大幅提高混凝土整平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2 前轮转向系统:主要通过系统控制转向转动轴传递扭矩,实现机器人往任意方向的自主移动。 3.3 后轮驱动系统:主要通过系统控制实现驱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行进,保证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作业期间的平稳性。 3.4 电控系统:作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各种电子原件的集成体,用于实现对机器人各项功能的控制,同时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3.5 激光找平系统(附有扫平仪和三脚架):根据作业面高度调整扫平仪高度,给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激光找平系统提供作业基准。 3.6 整平头组件:整平头包括振捣板、振动电机、刮板、连杆等组件,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振捣板的高频振动,以此实现对混凝土振捣。 4.1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应包含智能化技术特征,在其型式试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等文件上明确智能化标准依据,优先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全国性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若未有适用的前述标准,生产厂家应根据《标准化法》和相关法规规定制定企业标准,并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址:https://www.qybz.org.cn/)和本企业网站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开。 4.2 机器人使用地方法规高于本指引规定时,应优先遵守地方法规。 5.1 企业租赁/购置的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应符合本指引规定,并附有制造厂家出具的关于产品适用智能化技术标准。 5.2 企业租赁/购置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应充分考虑建筑工地安全条件,优先选择较高的安全配置,提升设备本质安全。 6.1.1机器人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操作机器人的相关技能和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处理机器人故障的方法、如何使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 6.1.2 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明确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的作业环境满足前置作业要求及约束条件,并执行相关具体要求。 6.1.3 项目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部门根据工程结构特征、混凝土浇筑体量、表面平整度等技术要求,组织编制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内容应包含机器人各系统的基本参数、安装步骤及技术要求、施工流程、设备配置标准、作业人员组织架构、质量管控指标及验收标准等。 6.1.4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相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相关安装单位应具备安装与拆卸能力。 6.1.5 施工单位应组织对相关人员开展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和专项施工作业培训(按照本指引附录A、B填写记录)。 6.1.6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进场安装前,须按照相关厂家提供的设备清单对其完整性进行进场核验。 6.1.7 按照验收表验收前置条件后,方可将机器人及附属设备吊装至待施工面。 6.1.8 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情况,如台风天气,应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并且每半年组织相关应急演练,保障机器人的紧急停机和撤离程序,以及人员安全保护措施。 6.1.9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了解并遵守安全规程,熟悉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操作指南和紧急撤离程序。 6.2.1 安装现场环境应满足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使用说明书及本指引相关适用标准文件中的要求。 6.2.2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安装完成后,须按照相关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书进行自检。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6.2.3 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安全警戒标志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 6.2.4 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吊物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 6.2.5 安装吊带前需确保机器人处于吊装姿态,非吊装姿态禁止进行吊装;机器人吊装时,为了防止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意外,应固定运动部件。 6.2.6 吊运机器人作业时,须采用不少于四个吊装点实施吊运;操作人员应全程控制吊装设备保持缓慢平稳下降,确保轮胎优先触地,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整平头部件撞击地面。 6.2.7 吊装作业时,其他物体严禁与机器人一起吊装。吊装过程应平稳缓慢,落地时不得快速着地致使整机大力撞击地面。 6.2.8 吊装作业现场管理及操作流程参考《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中对吊装作业的规定制定。 6.2.9 将机器人整套设备运输/吊装至待地面清洗处,待清洗完备后按说明及相关要求进行拆卸及装箱。 7.1.1 设备操作系统更新后,应重新对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培训、安全交底。 7.1.2 现场需提供一块平稳区域用来架设激光发射源,离作业面的距离不大于30m。 7.1.3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进场使用前参照附录C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后,方可现场作业。 7.1.4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大面积使用前,应严格执行样板段施工及首件验收制度。 7.1.5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作业区域内的钢筋需按规范进行绑扎且无凸起现象,钢筋网格不大于200*200m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马凳筋,确保机器人行走路径畅通,无障碍物和松软地面。同时,设置好施工边界和警示标识。 7.1.6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施工前应全面扫查地面,移除石块、废弃工具、钢筋头等凸起物。对无法立即清除的障碍物(如临时管线),用警示标志标出,并规划机器人绕行路径。 7.1.7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施工前需核查预埋管线、地脚螺栓、孔洞等位置,避免机器人碾压变形。若需保留,应用钢板或硬质材料覆盖保护。对未使用的孔洞应采用钢板封堵并固定,边缘采用砂浆密封,防止混凝土渗漏。 7.1.8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运行前,需根据现场实际温度、湿度、水泥类型、水灰比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便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在初凝阶段进行作业,避免造成质量问题。 7.1.9 作业前检查供电电池线路及接头、开关状态,存在线路破损、接头松动、电量过低等现象严禁开机作业。 7.1.10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在施工过程中,其行走路径须采用“之”字形或螺旋形路线,且相邻路径之间应保持10-20厘米的重叠区域,以确保接缝处平整度一致,满足施工质量标准要求。 7.1.11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运行时,在其前进方向3米、两侧边 1米及转弯半径范围内禁止人员逗留。 7.1.12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运转过程中出现异响、震动、异味或其它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机器人,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严禁私自拆卸、维修设备。 7.1.13 当机器人着火时,迅速断电,优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7.1.14 手动操作机器人时,操作人员应确保机器人运动范围内无任何人员或障碍物,并遵循"低速启动、平稳加速"的原则,逐步调整底盘移动速度,确保机器人始终处于稳定可控状态。 7.1.15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充电必须采用专用配套充电器,不可与其他充电器混用。 7.1.16 充电现场做好安全防护,无积水杂物,充电过程需有人值守,充满电后及时整理充电现场。 7.1.17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作业完成后需清洗,清洗部位只限于整平头部(包括刮板、振捣板等)及车轮部分,不得故意往机体内部冲水。 7.1.18 清洗过程中避免水流溅射到急停按钮、充电口等处。 7.1.19 雨季施工,应做好机器人关键部件的保护工作,避免直接暴露在雨水中,防止降低机器人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及后续安全作业等情况。作业结束后,应当对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洁,以确保没有水分或杂物残留在关键部位。 7.1.20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使用完成后,应检查各构件牢固情况、归整附属设备并存储于专用仓库。 7.2.1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应由专业的设备维保人员进行维保。每日作业完毕后,设备维保人员需参照附录D、E进行日常检查及维护。 7.2.2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在危险区域内检修或通电测试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7.2.3 维修保养时应关闭设备电源并在主开关旁张贴禁止使用的警告牌,机器人需储存在合适的仓库。 7.2.4 机器人电池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充电,避免电池长时间空电搁置。 7.2.5 电池长期搁置不用时,充入一定电量进行储存,应每隔2个月充电至60%电量后关闭电源,以确保电池处于最佳状态。 7.2.6 避免扔掷、敲击、摔落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电池,否则易损坏电芯,存在安全隐患。 7.2.7 机器人避免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其它有害物品放在一起,远离火源及热源。避免日晒、雨淋、水浸、剧烈撞击和振动。 7.3.1 建设项目在使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前,宜安排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旁站监督,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 7.3.2 旁站监督人员发现混凝土整平机器人等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干预乃至停止设备运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