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自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发布,201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时代逐步开启。在2019年5月23日到2025年2月13日间,国务院一共批复了70个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如下,供大家在进行资料查阅和研究撰写的过程中进行参考。以下内容包括规划名称、批文链接、成文日期、发布日期、主要定位、发展格局等要点内容。1、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2/21/content_5742406.htm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保护传承文化与自然价值,促进形成多中心、网络化、集约型、开放式、绿色化的区域一体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统筹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机制;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国务院关于《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8/content_6896254.htm江苏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发挥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3、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8/content_6898911.htm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推动陆海大通道建设,加强与港澳地区布局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4、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8/content_6900576.htm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枢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支撑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5、国务院关于《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9/content_6905141.htm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入落实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空间部署,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布局,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6、国务院关于《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9/content_6905140.htm江西省承东启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完善赣东南、赣西北、赣西南等对外开放通道网络,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谱写江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7、国务院关于《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9/content_6906381.htm
山西省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和中心区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大省、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功能联动和协同布局,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8、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9/content_6906386.htm山东省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沿黄省份的协调联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北全面振兴,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9、国务院关于《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1/content_6917491.htm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水平,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10、国务院关于《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18905.htm湖南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省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布局,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部崛起,对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11、国务院关于《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18910.htm安徽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省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12、国务院关于《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0080.htm河北省地处京畿要地,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之一。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世界一流城市群,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与山东半岛、中原、山西中部、辽中南等城市群的衔接联动,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13、国务院关于《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1233.htm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加强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联动,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合作,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14、国务院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1636.htm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以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为节点的向北开放东、中通道,强化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打造联通内外的全域开放平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15、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1939.htm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安全屏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向海发展,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我国西南中南安全屏障,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6、国务院关于《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2235.htm浙江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交汇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共同将长三角打造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调布局,加快海洋强省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对外开放。17、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2237.htm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北部湾、长江中游等城市群联动发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新路。18、国务院关于《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2/content_6923303.htm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加强与关中平原、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力将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19、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5674.htm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向北开放新高地。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面向东北亚开放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口岸集群发展和对外开放平台建设。20、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7711.htm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21、国务院关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7716.htm云南省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加强滇中城市群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湾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等功能协调,促进云南省与其他沿长江省份的协调联动,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2、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8391.htm甘肃省地处祖国西北,是国家重要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能源基地和“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调联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带可持续发展,强化甘肃在国家向西开放布局中的战略通道地位,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23、国务院关于《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2/content_6930041.htm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长江中游、中原、山西中部、兰州—西宁等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24、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2/content_6931103.htm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京津冀、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优质农田保护,持续巩固和不断提高长江流域耕地面积在全国的比重,夯实国家粮仓基础,拓展山地丘陵等特色农业空间,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提升农产品保障能力。推进江河源头、重要山脉、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河口海湾等系统保护修复,将上下游、干支流、水上岸上、点源面源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治理,加强高黎贡山、滇池流域、赤水河流域、太湖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空间管控引导,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优化长江干支流生产岸线和生活岸线布局结构,严控新增工业岸线。探索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加强长三角、江汉平原等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健全产业负面清单制度,推动云贵川渝、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优化人口、资源、产业合理配置,推动区域整体统筹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国土空间韧性。弘扬长江文化,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健全跨行政区协同机制,将各类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25、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2/content_6934302.htm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功能互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26、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3/content_6937110.htm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27、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4/content_6943412.htm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地区。加强辽中南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协调联动,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发挥东北地区出海枢纽门户作用,打造东北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28、国务院关于《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4/content_6947498.htm西藏自治区是国家重要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清洁能源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29、国务院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5/content_6953211.ht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30、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8/content_6968298.htm天津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建立天津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协同联动协作机制,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唱好京津“双城记”。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协调联动,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31、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9/content_6975141.htm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深化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2、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9/content_6975554.htm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南沙新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与香港、澳门协同发展,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化与佛山、清远一体化发展,加强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3、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9/content_6977470.htm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强化与广州“双城”联动,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融合互动,加强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4、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9/content_6977829.htm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5、国务院关于《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0/content_6982592.htm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协同哈尔滨、长春、大连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区联系,强化沈阳都市圈内城市分工协作和功能联动,更好发挥对东北振兴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6、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0/content_6982595.htm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7、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5179.htm大连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强化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8、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6166.htm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9、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6713.htm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青岛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0、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6715.htm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引领北部湾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强南宁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1、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86717.htm宁波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宁波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2、国务院关于《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90100.htm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3、国务院关于《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1/content_6990102.htm秦皇岛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参与共建京津冀城市群,加强与环渤海、东北地区城市的合作,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4、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1123.htm兰州是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带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与西宁和河西走廊城市协同联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5、国务院关于《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1118.htm南昌是江西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6、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1117.htm湖北省联结东西、承接南北,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地区,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合作,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47、国务院关于《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1119.htm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高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分工协作,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8、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2161.htm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福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9、国务院关于《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2163.htm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0、国务院关于《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3388.htm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协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1、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3390.htm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石家庄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2、国务院关于《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3801.htm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长株潭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3、国务院关于《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3803.htm昆明是云南省省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其他城市的协调联动,引领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昆明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4、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4687.htm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加强哈尔滨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5、国务院关于《西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4837.htm西宁是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藏高原保护和发展的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新增长极,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6、国务院关于《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7448.htm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强与蒙东地区城市合作,加强长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7、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7450.htm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8、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7452.htm厦门是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引领福建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厦漳泉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59、国务院关于《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8264.htm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宁夏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0、国务院关于《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8263.htm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巩固提升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贵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1、国务院关于《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9057.htm无锡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促进环太湖地区城市、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加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2、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9058.htm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加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3、国务院关于《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9059.htm常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强化与南京都市圈功能联动,促进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加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4、国务院关于《拉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9494.htm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力服务边境地区建设,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5、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6999495.htm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高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乌鲁木齐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新增长极,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6、国务院关于《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7000438.htm西安是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带动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7、国务院关于《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7000440.htm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纵深推进广佛同城化,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8、国务院关于《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7000439.htm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深圳、惠州共建深圳都市圈,主动融入广州都市圈,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69、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1/content_7001453.htm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支撑京津冀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70、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2/content_7003571.htm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以上为按照时间顺序,国务院批复的省、市、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合集,时间节点至2025年0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