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土木动态
  3. 内容

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管理的通知

 

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美化第五立面的立体化展示,强化建筑屋顶的管控引导,提升城市第五立面的空间品质,经2025年第7次局务会会议审议同意,现就关于加强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及设计指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全面落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应用精细化管控手段,按照彰显文化、功能复合、美观实用、安全耐久、绿色可持续的导向进行第五立面的规划设计和提升,通过分区引导和分类设计的方式落实《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详见附件)要求,促进建筑屋顶空间集约、高效、合理利用,营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风貌特色。
二、术语定义
城市第五立面是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和城市规划结构形态的立体化展示,是鸟瞰角度下城市整体风貌的外在反映,是由建筑屋顶、街道、开敞空间、自然风貌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环境(也称广义第五立面)。其中,建筑屋顶作为构成第五立面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第五立面的管控重点(也称狭义第五立面)。
三、适用范围
本通知所指第五立面主要为建筑屋顶,适用于成都市域范围内建筑第五立面的规划设计和提升。
四、分区引导
(一)分区划定原则
以《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为基础,衔接《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中确定的重点地区,将城市中值得被看到的区域和容易被看到的区域的第五立面纳入管控区域,划定我市第五立面管控引导范围,保障城市第五立面整体协调。
(二)分区管控范围
分区管控范围包括重点管控区域(城市级TOD站点片区,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城市南北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环城生态区及周边区域和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片区)、特殊管控区域(两大机场周边区域和山前、水边、公园边区域)、一般管控区域(重点管控区域和特殊管控区域以外的大型居住区、产业园区等)、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内中心镇及中心村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五大分区范围类型。
(三)分区规划要求
为塑造城乡各美其美、总体协调有序、分区特色鲜明的第五立面,针对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和城市建筑的多样性,按照底线管控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第五立面分区规划设计要求。应以建筑组群第五立面塑造为重点,以彰显公园城市特色、展现天府文化和城市特色风貌为导向,统筹区域城市意向,整体塑造绿色美观、有序协调、形态层次多样的第五立面形象;避免出现区域内屋顶风貌秩序混乱、空间利用不规范、屋顶高度一般高一崭齐、同周边建筑风格不协调等问题,具体详见《指引》。
五、分类设计
(一)建筑分类原则
根据不同功能类型、高度的建筑特征和需求,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方针,明确我市第五立面建筑管理类型。
(二)建筑管控类型
我市第五立面建筑管理类型包括商业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公共服务建筑、工业仓储建筑、民居建筑和乡村产业建筑共六种建筑类型。
(三)建筑设计要求
为整体提高成都市建筑屋顶的规划建设品质,提高城市活力和辨识度,按照强制管控、底线管控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建筑第五立面分类设计要求。各类型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应以功能为导向,厉行集约节约,结合周围环境、建筑立面与屋顶功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统筹屋顶空间利用与风貌管控,避免建筑屋顶形式过度设计、出现夸张、突兀、色彩不协调、“一刀切”式的天际线、屋顶空间设备设施裸露以及与周边建设风貌及自然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不宜为后期违章搭建预留可行空间,具体详见《指引》。
六、实施保障
建立从规划编制、规划条件、方案编制、方案审查和后期监管的全流程闭环式统筹管理机制,对建筑第五立面进行专项设计、专项审查和专项核实。
(一)规划编制。制定《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指导城市设计编制。按照《指引》要求,在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中增加“第五立面”专项设计内容,对第五立面整体形态和布局、主要色彩材质、功能复合利用等进行统筹考虑,明确规划设计要求,按程序审定后纳入控规,在控规图则中明确第五立面规划设计要求。
(二)规划条件。本《通知》和《指引》是对《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3.5.10条的细化和落实,是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补充,与《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套使用,一并纳入规划条件进行法定化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
(三)方案编制。在建筑工程项目方案编制设计中,按照规划条件对建筑工程“第五立面”的形态风格、功能布局、主要色彩材质等进行专项设计,形成“第五立面”设计专篇。
(四)方案审查。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审查阶段,严格按照规划条件中第五立面管控要求进行专项审查,其中属于《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中规定的市级重大建筑项目形态方案按照章程要求报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其余建筑项目形态方案及镇村各类建筑项目形态方案根据各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进行审议。
(五)后期监管。加强对城市第五立面管理工作的监管指导,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的规划许可要求进行竣工核实,保障规划管控内容落地实施。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配合城管部门做好屋顶违章搭建技术认定和专项治理工作,定期总结各类经验做法,建立长效管理办法,有序推进“第五立面”管控。
七、附则
(一)职责分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第五立面的统筹管理工作,并负责制定修编配套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文件,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工作。
(二)其他事项。本通知施行前尚未出具规划条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应按本通知要求开展规划管理工作。本通知施行前已取得规划条件的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原有规定开展规划管理工作。
(三)施行时间。本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
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年9月26日

 

 

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pdf格式,87页

本指引以建设安全、有序、美观、活力,绿色、人文的公园城市第五立面为总目标,聚焦第五立面多功能协调、多视角观测和多维度指引,推动5大分区、6类建筑顶部一体化设计和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为第五立面管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附件: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成都市第五立面规划设计指引
https://m.gc5.com/jzgc/tmdt/1046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