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设计针对路线段K1+400至K2+800,长1.400km。本路段按高速公路设计,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km,四车道,路基宽度26.0m,其余标准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气候、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本路段属秦岭山区。受复杂地质构造变动与内外地质应力长期作用,形成了山间盆地河谷丘陵为主的地貌。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谷两侧高,向丹江河谷降低。地貌单元为古溶原,溶原面积广阔,中间偶见风化溶蚀残余的石灰岩孤山,呈馒头状山包,高差不大,一般小于50m,基岩呈裸露或半裸露状。 2、气候:本路线段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冬春长,夏秋短,水热同季,垂直差异明显,具山地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8~13.8℃,降水量比较丰富,降雨量72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夏季间有冰雹,霜期始于10月下旬,终于次年3月底,冻土深度8.6~16.8cm。 3、地震:属秦岭山地,第三纪以来区域新构造活动比较强烈,总体以断块、地垒式抬升为特征,其间还有山间盆地形成。抬升表现为多级夷平面、多级(高低漫滩与一~四级)基座式阶地,还有峡谷、河流袭夺(截弯取直)及历史地震等现象。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线路地震烈度为:商州区属Ⅶ度区。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路段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系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纸房—永平褶皱束、太白—商县褶皱束,南秦岭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等构造单元,经多次构造变动,岩层褶皱伴有侵入岩体与发育的断裂,形态不完整,节理密集,岩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