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学科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xx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9年 目前地铁车站站台边与车体间隙过大,经常导致乘客上下车发生踏空受伤事件。本文充分考虑计算站台间隙时所必须考察的参数,分别针对曲线地段与直线地段对站台间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完善了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最小取值范围,针对直线地段站台间隙提出了合理的改善建议,以使站台设计更为合理,减少这类受伤事件的发生概率。 本文在现有研究资料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线路设计参数及站台的合理间隙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研究: 1.研究了车站线路平纵断面的主要设计参数,对地铁线路如何合理确定相关参数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2.针对曲线地段车站线路加宽的必要性,分别计算了A、B型车在曲线地段的内外侧加宽值。并在符合曲线站台边缘至车辆轮廓线之间允许的最大间隙量基础上,为这两种车型确定了曲线车站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值。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在线路平面处于特别困难条件下,线路平面蓝线半径的合理半径取值。 3.利用力学运动分析方法建立了车辆系统模型,并通过利用线性加速度法求解运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研究了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侧向动态特性。其中对轨道不平顺与车辆蛇行运动的理论分析作了详细论述,并以此两者的合成运动作为系统的随机激励,建立了系统侧向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 4.利用文章中建立的车辆系统模型,进行系统侧向动态特性的研究。从线路平顺性、车辆运行速度、蛇行运动波长与幅值、不同车型几个方面,探讨了列车在直线段上行驶时因轨道不平顺与车辆的蛇行运动造成的车辆侧向动态偏移以及影响变化规律。分析了在最不利因素下车辆的侧向位移,进而探讨了其对计算站台间隙大小的影响,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间隙的合理确定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