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阶段从1956 年到1978 年改革开放,预应力钢筋以中、低强度钢筋为主;近期阶段从鼓革开放之后,预应力钢筋以高强钢丝、钢绞线为主。 80 年代初到90 年代末,高强钢丝、钢绞线的应用,部分预应力设计思想和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推广,各种预应力张锚体系的研制成功使房屋建筑中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结构向大跨、高层发展,出现了IMS 板柱建筑体系、现浇后张预应力楼(屋) 盖结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等。此后预应力技术不断完善发展,从设计到施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也拓展了空间结构的形式,形成了在预应力技术支持下的各种新型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