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斜拉桥是由梁、塔和索三大部分组成的一种组合体系桥梁。斜拉索对梁是一种多点弹性支承,使主梁的受力类似于多跨连续梁,大大减小了主梁的弯矩。因此,斜拉桥的跨度规模可以比一般梁式桥大很多。由于索的存在,索将主梁荷载传给塔,使塔承受巨大压力,同时,梁也承受索水平分力产生的压力。梁和塔均为偏心受压受力状态。 斜拉索的存在,使斜拉桥成为了高次超静定结构,也带来了设计计算的复杂性。而斜拉索又有类似预应力的作用,它必须进行张拉才能有效地起作用。索力的大小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很大,而索力通常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限次张拉后确定的.由于施工设备数皿等条件限制,张拉只能逐根或分组进行.斜拉索的张拉对整个斜拉桥的受力均有很大影响,其中包括对其它未张拉索的索力影响。因此,索力是影响斜拉桥受力的一个核心因素.如何合理地确定索力,使斜拉桥处于合理受力状态下,己成为斜拉桥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且索力的确定与施工过程以及成桥后的受力均密切相关。 斜拉桥的施工方法通常采用悬臂法。悬臂法是以主塔为中心,将主梁与斜拉索对称逐段悬臂施工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状态在不断变化;在边跨或中跨合龙后,通常还有体系转换问题。为了方便设计,通常设计计算工作分成成桥受力状态确定与施工过程受力状态确定两步进行。 减有 功次浦确定可以不考虑施工过程,以成桥状态的受力体系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成桥索力的调整来获得一个合理的成桥状态。这里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为什么样的成桥状态是合理的;其二为如何调整成桥索力来获得已定好的合理成桥状态. 月2 功次才是指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其一为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其二为成桥后满足合理成桥状态要求。当施工工序已确定好后,控制施工受力状态的参数主要就是斜拉索各次张拉力和各梁段立模 (或安装定位)标高。如果斜拉索的控制张拉 (指对成桥状态受力起控制作用的张拉)只在本梁段进行,则当施工工序明确后,理论上可以根据已定好的成桥状态唯一地确定各施工状态。如果在某些状态 (如最大悬臂状态或合龙后的状态等)下要对部分斜拉索甚至全部斜拉索进行索力的调整,则各施工状态的确定不仅与成桥状态的要求有关;而且还与索力调整的方案有关,这样,可变因素更多,一方面为施工状态的合理确定提供了多种选择,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确定施工状态的复杂性。 斜拉桥的施工受力状态确定后,则各施工状态下的结构位移、索力以及控制截面的内力和应力应变的理论值就确定了,这些理论值确定了施工过程结构受力和变形的理论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