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次设计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HintCAD5.88、绘图软件AutoCAD2004、办公软件Offices2003等,对黑洛公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平面交叉及沿线设施等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并绘制出相应表格和图纸,确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Ⅱ 第一章 概述 1 1.1 建设项目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1 1.2.1 水文、地质条件 1 1.2.2 气候条件 2 1.2.3 地理、地形条件 2 1.3 设计依据 2 1.4 设计标准 3 第二章 路线设计 4 2.1 选线和定线 4 2.2 平面设计 4 2.2.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4 2.2.2 平面设计的要求 4 2.2.3 工程实况 5 2.3 纵断面设计 5 2.3.1 纵断面设计一般原则 5 2.3.2 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6 2.4 平纵组合设计 6 2.4.1 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 6 2.4.2 平、纵组合设计基本思路 7 2.4.3 工程实况 8 2.5 路基横断面设计 8 第三章 路基设计 10 3.1 一般路基设计内容 10 3.2 一般路基设计要求 10 3.3 路基设计 10 3.3.1路基宽度 10 3.3.2路基高度 11 3.3.3 路基边坡坡度 11 3.3.4 路基压实 11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2 4.1 设计要求条件 12 4.2 设计内容 12 4.2.1 设计轴载 12 4.2.2 轴载换算 13 4.2.3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 14 4.3 结构组成与材料选取 15 4.4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的确定 16 4.5 设计指标的确定 16 4.5.1设计弯沉值 16 4.5.2 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 17 4.6 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17 4.6.1 确定理论弯沉系数 18 4.6.2 确定设计层厚度 18 4.7 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19 4.7.1 验算沥青面层底部弯拉应力 19 4.7.2 验算水泥碎石底部拉应力 20 4.7.3 验算水泥砂砾土的底部拉应力 20 4.8 确定路面结构层 21 4.9 防冻层厚度检验 21 第五章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2 5.1 交通量分析 22 5.1.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22 5.1.2 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3 5.2 初拟路面结构 23 5.3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24 5.4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25 5.5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25 5.6 应力验算 27 5.7 防冻厚度检验 27 5.8 接缝设计 27 5.8.1 纵向接缝 27 5.8.2 横向接缝 27 第六章 涵洞及排水设计 30 6.1 涵洞的设计 30 6.2排水的目的与意义 31 6.3 排水设计原则 32 6.4 路基排水设计 32 6.4.1 地面排水设备 32 6.4.2 地下排水设备 33 6.5 路面排水设计 34 6.6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 35 6.7 路面边缘排水 35 第七章 平面交叉设计 36 7.1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36 7.2 交叉口设计规定 37 7.3交叉口形式选择 37 7.4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38 7.5 交叉口立面设计 38 7.5.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目的 38 7.5.2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原则 38 7.5.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39 第八章 施工组织设计 39 8.1施工组织安排 39 8.1.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39 8.1.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方法 39 8.2施工组织机构及临时工程 40 8.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40 8.2.2施工任务划分 40 8.2.3总体施工目标 41 8.2.4主要临时工程 41 8.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42 8.3.1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42 8.3.2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42 8.3.3路面工程 50 8.3.4 涵洞工程 56 8.4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57 8.4.1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57 8.4.2保证工期的措施 58 8.5 雨季施工措施 59 8.6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61 8.6.1 质量保证体系 61 8.6.2 安全保证体系 61 8.7 其它说明的事项 62 8.7.1 廉政措施 62 8.7.2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 62 8.7.3 对外关系协调的措施 63 8.7.4 地上和地下三线保护措施 63 8.7.5 文物保护 63 8.7.6 施工保险措施 63 8.7.7 防止疫病的措施 64 8.7.8 夜间施工措施 64 8.7.9 农忙季节施工 64 8.7.10 质量回访保修措施 64 结论 65 参考文献 66 致谢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