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场地位于华北地台鲁苏隆起。基底地层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浅层岩性以Q3的含钙亚粘土或中细砂为主,地表分布有Q4的亚砂土。本区构造主要为郯庐断裂带。该断裂带北起山东郯城,经新沂、宿迁、泗洪,南达安徽庐江。郯庐断裂带属深大断裂,形成时代久远,在太古代时已有活动,至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时,活动强烈,直至目前仍在活动中,郯庐断裂为中新生代以来活动的深大断裂,该断裂北起山东郯城,经宿迁、泗洪至安徽庐江,长约450公里,宽约40公里,但由于其距桥址处相对较远,该断裂对本区的地震影响烈度一般不会超过7度。 综合分析认为,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 (2)地质概况 该道路区域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4层。 1层素填土:棕红色,湿,松散,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含植物根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2.10m,平均1.00m;层顶标高:19.20-21.80m,平均20.48m;层顶埋深:0.00-0.00m,平均0.00m。 2层粉土:灰黄色,湿,稍密,无光泽反应,夹粘土薄层,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碎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4.80m,平均2.79m;层顶标高:17.70-21.20m,平均19.48m;层顶埋深:0.60-2.10m,平均1.00m。推荐基本容许承载力[fao]=100kPa。 3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泽,夹粉土薄层,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浸染。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0-3.20m,平均2.30m;层顶标高:17.21-17.38m,平均17.30m;层顶埋深:3.30-3.60m,平均3.45m。推荐基本容许承载力[fao]=105kPa。 4层粉土:灰色夹灰黄色,湿,中密,无光泽反应,夹粘土薄层,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碎屑。该层未穿透。厚度:3.50-7.50m,平均5.66m;层顶标高:14.01-16.64m,平均15.96m;层顶埋深:2.70-6.50m,平均4.22m。推荐基本容许承载力[fao]=140kPa。